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巴蜀记忆>详细内容

【记忆】石水缸‖符纯荣

作者:符纯荣 来源:《四川日报》 2025年3月14日第12版 发布时间:2025-03-19 14:05:05 浏览次数:57 【字体:

石水缸

符纯荣

“对面那个妹娃子哟,红头绳儿岩上飘喂。岩坎高来你莫怕,哥打石梯接云霞!嗨——哟——”清晨,雾气还在山间缓慢挪动,后山乱石坳就响起高亢而洪亮的打石歌。那歌声仿若犁头划过冻土,粗粝中带着某种柔韧的力道。随着钎锤叮当,新的一天便从青石裂缝里苏醒过来。

川东地区多为山地,石头资源丰富,人们就地取材制作的石质家什,与农家生活密不可分,最不可或缺的,就是石水缸。它们以整块大青石打凿而成,约莫半人高的样子,靠墙那面缸体平直,外露部分呈半圆,内外壁布满凿痕,方便水桶倾倒或水瓢取用的缸口则磨得溜光。由于常年蓄水,石缸内壁色泽青黑,像是幽暗环境长出来的古老物件,与人们相伴着走过风雨四季。

在小小的罐子坪,人与人之间不是沾亲就是带故,石工队几位石匠都是本村人,按照辈分,我得喊他们表叔或表爷。其中,尔昌表爷为人爽直、会拿主意,是大家信服的头儿。他视若珍宝的那套工具,既有大锤、二锤、钢钎、錾子、凿子、砧子,也有墨斗、风箱、水平仪、方尺、撬棍等,大多是他的师傅传下来的。这些铁器钢火过硬,经历几十年汗水浸润,早已被打磨得油滑锃亮。烈表爷嗜酒,每顿饭干上半斤老白干,做起活来才有精神,他右肩那道月牙疤,便是某次酒后凿石受伤的教训。劲成表叔总是离不开一壶浓浓的大叶子老荫茶,渴了累了时咕嘟咕嘟喝上几口,就能把铁锤抡出流星的轨迹。为帮助村里人修房起屋、美化家园,他们长年累月蹲在乱石堆里,将古铜色的脊背搭成一张张弯弓,似乎想要将群山的褶皱和穷苦的命运一寸寸拉直。

村里人的日子,与甘甜井水密不可分;一口石缸的命运,则是从一块毫不起眼的顽石开始的。尔昌表爷总是说,别看这些石料木头木脑的,其实各有鲜活生命,你得顺着纹路找到它的心,做出来的水缸、碓窝、磙子才有灵性且坚固耐用。

每到动工前,需选用哪块石材,通常都由尔昌表爷来决定。走进怪石嶙峋的乱石坳,尔昌表爷手持铁錾、方尺和墨斗,这里敲敲,那里量量。选中一块个头适中、质量上好的大青石,他会伸出粗茧密布的手掌,测量好安放铁楔的位置,然后顺着纹路弹一条墨线,以供匠人们凿出一排可嵌入粗短铁楔的石洞。随着铁锤大力敲打,铁楔子一点点深入其中,直到质地坚硬的石头被恰到好处地破开。

时隔多年,我仍陶醉于那充满阳刚与诗意的画面:一位赤膊汉子杵着铁锤而立,先要唱上一段声调悠扬、粗俗风趣的打石歌,以此化解疲乏、蓄积力量。待到汉子抡圆铁锤重重落下的一刹那,铁与铁的锵然碰撞是那么地干脆利落,细小石屑四下迸溅,犹如璀璨星火般生动。

随着钎锤挥动,山坳里荡开的叮叮当当声,撵走最后一抹晨雾,托出一轮浑圆的红日。石块分离间,尘烟袅袅,经久不息。量尺,切角,削边,剔除多余部分,几位石匠配合默契,像从大地腹腔中分娩脏器,亦如勤劳的蜜蜂忙碌其间。经过选材、开采、下料、粗分、细磨等工序,散落一地的碎石里,逐渐浮现出一口大缸高约半人、形为椭圆的轮廓。

有了初步的外形,还要求石缸的肚腑足够空旷,方能容纳山涧的清凉和生活的精彩。此时,原本粗粝的工序开始进入女子绣花般的细致。为我家做石缸那天,八岁的我看见劲成表叔弓着腰,用柄锤小心翼翼地敲打錾子,一点点掏空石头的内心。烈表爷则在前面的基础上,借助扁錾和凿子对内壁和缸底进行精细作业。随着他不急不躁地悉心打磨,微末石粉亦是漫不经心地落下,在底部积成一小片灰白的“雪”。我蹲在一旁,看得兴致盎然,总觉得他们不是在开凿石头,而是在一丝不苟地雕刻曼妙的时光。到了最后,石缸内外留下细细密密、错落有致的印痕,就像老树经历雷劈之后愈合的年轮,粗粝而又细腻,写满生命的箴言。

完工的翌日下午,那只大石缸被匠人以篾绳牢牢实实地捆缚起来,然后晃晃悠悠地从后山半坡抬进我家院坝。时值盛夏正午,蝉鸣声声入耳,往缸里注满井水,随即引来一对蜻蜓袅袅婷婷地点水而过。母亲和匠人围住石缸反复查看并指指点点,兴奋之情溢于言表。我趴在缸沿,久久地看着水面浮动的云影,忽而被飞掠而过的鸟儿惊动。从石壁沁出的那股子凉意,悄然渗进我的手掌和内心。

经过检测,这只石缸做工非常精细,没有任何质量问题。不消说,它由此成为我家的重要成员,陪伴了我们很多年。后来,我们全家搬到父亲工作的镇上居住,老屋里的家什用具便闲置下来。再后来,村里通了自来水,加之人们大量外出,对石质器具的生活需求大幅降低,曾经借以养家糊口、让石工引以为傲的这些手艺,便逐渐派不上用场了。

如今,石工队多名成员已早早离世,唯有尔昌表爷年过八旬,身体依然硬朗。他们二十年前打凿的最后一口石缸,至今还蹲守在他家屋旁空闲处,蓄满幽绿的青苔和雨水。偶尔有雀鸟前来饮水,翅翼或爪尖掠过水面,总会惊起一阵细微的水声,就像多年前的钎锤,仍在敲打余音不绝的歌谣。

日前回乡,打开斑驳木门,特意去伙房看了一眼石缸。只见点点斜阳从屋顶破瓦间漏下,石板灶台裂开多个小口,蜘蛛在空中织就新的经纬,而石缸依旧蹲于阴凉角落,沉默如初。凑近细看,坚实缸体居然长出一棵野草来,那细茎托着叶片,在穿堂风里轻轻摇晃。没成想,裂缝间不知不觉积下的尘土,竟然成为草籽安眠的温床。我突然觉得,这是当年留下的锤印在岁月土壤里生了根、发了芽,那些被铁錾震落的星辰,终以另一种形态重归大地。

伸出手去,拂掉表面的尘埃,轻抚凹凸的凿痕,温存过往一幕幕涌上心头。这一刻,我终于明白,石缸从来不只是容器,它纳下山泉的冷冽、岁月的包浆,也盛满生活的质朴、亲情的温馨。缸底一汪积水倒映着屋顶,恍然浮现出当年抡锤的身影,正把漫天星斗敲打为细碎石粉,落满我摊开的掌心。

来源: 《四川日报》 2025年3月14日第12版

作者:符纯荣

来源: 《四川日报》 2025年3月14日第12版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