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2023-05-17 14:03:00

【方志四川•纪念大熊猫科学发现150周年】王彬 ‖ 大熊猫回家记

作者:王彬(龙溪 - 虹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9-06-19 09:43:18 浏览次数:609 【字体:

本文刊于《巴蜀史志》2019年第2期

 2005年7月16日凌晨,一只大熊猫闯入都江堰闹市区,从南桥河边下到岷江,顺流游过闸门,到达江安河边上了东堤,爬上江安河边一棵梧桐树。

 龙溪—虹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与都江堰市林业局、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及消防官兵一道,经过一番努力,对树上的大熊猫实施麻醉后,成功将其救至树下,并于当天下午火速送往四川卧龙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救治。

2005年7月16日,解救大熊猫“盛林一号”(龙溪—虹口国 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供图)

 经专家体检,这只大熊猫体重约60公斤,体 长90厘米,雌性,由于误入闹市区受到惊吓,加上长时间奔跑导致体力透支,全身出现炎症,轻度贫血,体表有大量吸血蜱感染。

 经研究中心二十余天的精心照料,这只大熊猫身体状况明显好转,食欲旺盛,喜食嫩竹枝叶、竹茎和苹果,体重增加近十公斤。国家林业局将其命名为“盛林一号”,意为“盛世兴林”,决定于2005年8月8日将其放归在龙溪—虹口国 家级自然保护区。我和保护区管理局的刘波、都江堰市林业局的黄勋、李琦负责抬送“盛林一号”至放归点。 我们一行工作人员身穿迷彩服早早就整装待发, 早晨六点整,一行车队由警车开道,冒雨出发前 往都江堰市与阿坝州交界的漩口镇迎接“盛林一 号”回家。

 经过20分钟的行驶,迎接“盛林一号”的队伍到达漩口。大家站在路边向前方眺望,等待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送归“盛林一号”的车队到来。大家热切地期待着早点看见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国宝“盛林一号”身影。

 不久,前方传来汽车的轰鸣声,有人高声喊了起来:“来了,来了,‘盛林一号’回家了!” 果然,一辆川U 牌照的警车后面,载着“盛林一号”大熊猫的车队缓缓来到我们眼前。

 经过简单交接后,我们接到“盛林一号”的车队向都江堰市区驶去。虽然下着雨,都江堰市城区的人们却早已纷纷冒雨等候在道路两旁,迎接“盛林一号”大熊猫回家。

 8:50,车队抵达交接仪式现场——龙池国家 森林公园大门口一块开阔地前。此时,早有上万群众冒雨赶到这里。“宝贝到啦,宝贝到啦……”,人群拥向“盛林一号”的坐骑,都想一睹它的芳容。热闹的场面,让“盛林一号”有些应接不暇, 也让维持现场秩序的警察应接不暇。

 9:20,交接仪式正式开始。“盛林一号”被抬下车,它在卧龙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24天所有生活起居资料,以及笼箱钥匙,由卧龙国家 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负责人移交到了都江堰市委市政府领导手中。

     “盛林一号”放归处,《放归记》简单记载了她的传奇经历(郝健 摄)

 接过钥匙,都江堰市市委书记张宁生发表感言 :“‘盛林一号’的造访和放归,标志着都江堰营造一个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统一的天然植物园的努力,已经得到明证!”

 交接仪式后,载着“盛林一号”的皮卡车在警车和护送车辆队伍的簇拥下再次出发,驶向放 归仪式举行地——龙溪- 虹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牛坪。

 绕着盘山公路,“盛林一号”半小时后来到龙溪 - 虹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龙池保护站。这里早已戒备森严,所有过往车辆必须持“特别通行证” 才能进出。但“盛林一号”哪里知道,早已得到“戒严”消息的记者和摄像师已经提前“埋伏”在此, 只求抓拍到她最后回归丛林那一瞬身影。

 11:25,四川副省长张作哈和国家林业局副局长赵学敏宣布 :放归仪式开始!我和刘波、黄勋、李琦抬着装有“盛林一号”的铁笼子走向放归地,后面紧跟着的是张作哈副省长和赵学敏副局长及张宁生书记。张宁生书记不停地对着“盛 林一号”说 :“‘盛林一号’,你要回家了,要好好的哈。”

2005 年 8 月 8 日,“盛林一号”放归(龙溪—虹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供图)

 从保护站 到放归点野牛坪这段路不过300多 米,我们四个小伙子抬着200多斤的铁笼子和120 斤的“盛林一号”依然吃力,大家咬牙鼓着劲向前走去。

 几分钟后,我们将“盛林一号”抬到放归点——野牛坪,一个狭小、紧靠山体茂密丛林的 地方。这里是为“盛林一号”特意安排“回家” 的起点,一圈竹子围成的长约 30 米、宽不过七八米的场地,场地内铺满它最喜欢吃的竹子。

 铁笼一落地,在欢呼声、照相机“喀嚓喀嚓” 声中,张作哈副省长和赵学敏副局长一人手举一把钥匙,伸向关着“盛林 1 号”的铁笼。我在前方拿着同事递来的摄像机,将镜头对着“盛林一 号”,准备拍摄下它回归大自然时最后的身影。

 “喀!”铁笼打开,只见“盛林一号”调头蹿出铁笼,向前方急速奔去。前行不到五步,看见我在前面,它似乎感觉不对劲,又迅速调转头来, 向着山体最近的地方奔跑而去,几个箭步,瞬间 便钻进茂密的树丛中消失得无影无踪。简直是神速啊,从出笼到消失,仅仅几秒钟,“盛林一号”走得那么义无反顾,全无丝毫留恋之意。待人们反应过来时,现场“哇”声一片 :“哇噻!走得好快……”“我没拍到它嘛,白辛苦了 一夜!”“我千里迢迢赶到四川,就是为了抓拍它钻进丛林的那一瞬,哪想到它跑得这么快……” 这是那些守候多时的媒体记者发出的遗憾声。

     2005年8月8日,参与“盛林一号”放归的工作人员(龙溪 - 虹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供图)

 人们还在向“盛林一号”消失的地方打望, 结果徒劳,山上茂密的植物静静地注视着山里山外,只有细雨敲打在树叶上发出的“沙沙”声。 或许,“盛林一号”只想快点回家,不希望有这么多的人关注和打扰。

 人们常说:放手才是爱。“盛林一号”的回归, 正是人们放手的一次尝试。但愿人类永远都不要干扰“盛林一号”和所有的野生动物们,让它们在大自然里自由自在地生活,与人类和谐共处在同一世界。

(原载《巴蜀史志》2019年第2期,总第222期)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王彬(龙溪 - 虹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张亚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