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红色文化>详细内容

【红色记忆】066 基地与湖北远安地方发展‖胡炜 冯明

作者:胡 炜 冯 明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5-03-06 14:49:10 浏览次数:132 【字体:

066 基地与湖北远安地方发展

胡 炜 冯 明

三线建设是以军事备战为中心的国防、科技、工业、交通、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对巩固国家安全、改善全国工业布局和促进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新中国海军实力弱小,加强海军装备建设是三线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当时海军只有一条很小批量生产线,分散于多个军工部门,产量小,没有一个批量生产的定型产品,根本无法满足海军装备发展的需要。为尽快改变这种不利局面,党和国家决定在三线地区布局海防导弹生产基地。1968年4月8日,七机部决定以辽宁精密机械公司筹建处为基础组建066工程筹备处。1969年8月11日,国务院总理周恩来批准“同意”建设066基地,1970年066基地正式开工建设。

远安是一座千年古县,位于鄂西山地向江汉平原过渡地带,矿产资源丰富,漳河绕县城而过,茂密的“林海”让这座历史小城显得更神秘,地理条件也符合“靠山、分散、隐蔽”的三线工程选址方针,故成为066基地建设所在地。但当时远安贫穷、落后,交通不便,甚至没有一条连接外部的公路。066基地自1970年万山厂第一个开工,至1974年基本建成,经过数代人不懈努力,不断发展壮大,为我国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作出突出贡献,被誉为“铸造共和国脊梁的地方”。同时,066基地也促使远安这座山区小县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促进了当地社会、经济、文化等发展,成为远安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助推器。

助力地方经济发展

066基地刚落户远安时,远安县人民政府和人民群众积极从土地、人力、物资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066基地开始生产后,便成为远安县纳税大户,为繁荣远安经济、助力远安地方发展、优化远安税源结构作出重要贡献。如1974 年至1985年,066基地所属国营、集体企业缴纳税收1534.4万元,占远安县同期财政总收入的23.9%。1985年同1953年相比,在远安县财政预算收入中农业税收入由46%降至4%;主要来自国营、集体企业的工商各税收入由50.9%上升为98.2%。在066基地的帮助和影响下,远安县在20世纪80年代先后兴建、改建和扩建化工厂、车桥厂、碳素厂、缫丝厂、针织厂等20余家县级国有企业,加快市政和交通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使远安由吃财政补贴的县变成税收上交县之一。

远安经济自古以农业为主,三线建设在远安开展后,远安交通运输和社会经济条件大为改善。为促进地区发展和满足自身生产建设需要,066基地从资金、技术等方面积极支持远安建设了一批与066基地相配套的地方企业,联合开发民品生产所需相关零部件,既深化了双方关系,也达到了合作共赢目的。如位于旧县镇的江北机械厂,除生产航天工业产品外,还生产江北牌JB-130双排座轻型载货汽车和液化石油气钢瓶等民用产品。该厂为旧县镇提供汽车配件,使旧县镇兴起一批汽车修配乡镇企业。红峰机械厂位于花林寺镇,除生产航天工业产品外,还生产白雪牌电风扇、智能绘图仪、汽车暖风机、刮水器、百叶窗等民用产品。在该厂协助下,花林寺镇兴办了镇属汽车配件厂,生产与该厂同类型的汽车配件。此 外,还围绕基地建设发展了一批县域企业。在066基地支持下,远安县地方企业在20世纪70年代有了快速发展,如建成双路大队年产砖瓦3000万块的砖瓦厂、铁路湾年产5万吨无烟煤矿、县城年产3万吨的水泥厂、各乡镇的小煤窑和小石灰厂等。

提高地方人民收入水平

伴随066基地进入远安的不仅有参加生产建设的职工,还有大量职工家属。据相关资料显示,066基地职工收入普遍高于远安当地民众收入水平,他们在促进当地消费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066基地进入远安县建设初期,有建筑工人2500人,秭归民兵师、麻城民兵师等民兵队伍约25000人,筹建人员和生产准备人员近千人。大批人员流入,改善了本地餐馆的生意状况,也促进了餐馆数量的增加。同时,通过办蔬菜队和招聘临时工等方式,地方人民的收入水平也得到大幅提升。为改善职工生活条件,066基地与远安县协商后,远安县决定建立 1500亩蔬菜基地,并成立蔬菜公司,由066基地派技术人员进行指导。此举不仅有效解决了066基地的蔬菜供应和质量问题,也大幅增加了当地村民收入。花林寺镇石头店村村民韩国征对此感触颇深,他回忆道:“小时候我们家人口很多,吃饭都是多吃一些萝卜白菜,少掺一点米。后来成立蔬菜队后,我们一家就有6个人在蔬菜队工作。每年除掉生活费后,还能有300块钱的进款。当时就觉得收入较高了,生活条件因此才变好了。”可见蔬菜队对当地村民生活影响之大。

险峰厂为改善村集体经济和培养村民一技之长,也在农闲季节为当地村民安排临时工岗位,结算的劳务费以现金返还给村里。此外,066基地支援远安经济发展所建设的众多企业为地方村民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解决了一批农民的就业问题。

支援农业生产发展

三线建设作为全国性战略转移,大多从经济发达区域向欠发达区域、从东部向西部转移,不仅是资金、人口转移,也包括技术转移。进入远安的066基地职工,有相当一部分是大学毕业生和技术工人,其生产技术水平远高于远安平均生产技术水平,故技术溢出效应便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促进远安生产技术水平提升的同时,也为农业生产条件带来了显著变化。例如,远安县食用菌工厂因技术落后导致食用菌保鲜率低,损耗大,066基地获悉后,充分发挥自身技术优势,为其设计了一台“全自动远红外烘干机”,这种烘干机可保证食用菌不变色、不变形,周期短且耗电低,极大改善了远安县食用菌保鲜条件。

此外,为帮助地区农业增产增收,促进工农团结,满足三线建设需要,066基地从多方面对远安农业生产提供支援。一是援建地方化肥厂。当时远安县在农业生产中的施肥原料主要以农家肥、自然肥为主,且年积能力只有800万担左右,难以满足农作物生产的需要。为解决这一现状,1970年,远安县向066基地请求支援,066基地便将自己的化工设备转拨给远安,建成年产12000吨化肥的化肥厂。此举为远安粮食生产发挥了巨大作用,在远安耕地面积减少后,粮食产量还略有增长。二是支援地方抗旱斗争。1979年,红峰厂为帮助花林公社度过春旱,将做冰棒用的存水箱改装为送水箱,连续往返十多个来回为太平山的社员送水,解决了花林公社社员的生活用水问题。三是提供农业生产技术指导。据南门村村民尚武回忆,当时远安农民不会种西红柿,还是066基地懂行的人来教他们种。066基地还组织支农工作队深入田间地头,农忙时帮助农户收庄稼,帮助生产队修理农业生产机械等,积极支持地方农业生产发展。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066基地在远安进行了大规模的工程设施建设,但是当时的远安基础设施建设落后,难以满足基地职工及家属的饮食、出行、医疗等生活需要,为此,对相应配套设施进行建设显得极为重要。随着066基地的建设,这些配套设施也提上日程,逐步展开,在各方面得到有效发展。

(一)水利电力设施建设

三线建设时期,为保障066基地职工用水用电,在远安修建了众多水利设施,不仅提高 了远安地区供水供电水平,促进地区农业发展,还提升了地区群众生活水平。

066基地进入远安初期,生产生活用水十分不便。为满足基本用水需求,066基地于1970年开始供水工程建设,到1976年共投资682万元建成万山、江北、江河、红林等厂属水厂,初步形成066基地新供水系统。1983年,066基地和远安县人民政府拟定了《关于原风雷厂遗留房屋和设施移交的协议书》,将原风雷厂撤销后的部分房屋、供水管道等价值10余万元的设施,全部无偿移交给远安县人民政府,此举有效提升了远安地区的供水能力。同时,066基地还出资96万元援助远安县完成县水厂的建设,使县城居民用上自来水。

为解决基地和远安地区用电问题,066基地还积极提供技术,援助远安水电站和防洪堤等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当时正值远安扩建东干渠,

扩建后可灌溉沮河以东几十万亩农田,但该工程上马后缺乏资金。066基地知道后主动出资 50万元进行支援,还利用多余的钱沿渠修建了2个千瓦以上的水电。九子溪电站的水轮机工作轮存在气蚀问题,万山厂主动派遣技术人员进行援助。此外,由于远安夏季多暴雨,066基地为避免洪涝灾害给远安县城和基地造成危害,还积极支援远安县沮河防洪堤工程的建设。

(二)公共交通建设

20世纪70年代,随着066基地建设的推进,大吨位车辆和行车流量剧增,促使远安公路运输修建力度大大加强。这一时期远安交通建设重点是公路修建,包括双车道公路42.76公里,铺筑沥青路面53.89公里。同时,还相继修建57条乡村公路408.8公里,实现社社通公路,89.34%的大队(村)通汽车。

除建设公路,066基地进入远安县开始建 设初期便和宜昌专署联合投资76万元,由远安大桥工程指挥部领导修建了该县第一座横跨沮河的鸣凤沮河大桥,该桥连接沮河两岸公路,让涉水过河成为了历史。

066基地在远安开展的大规模交通建设,不仅有效改善了远安交通运输条件,也大幅提高了远安地区交通运输的客运量和货物周转量。截至1991年底,全县拥有在册公路通车里程

502.8公里,年完成货运量8.8万吨,货物周转量3448万吨公里,客运量140.8万人,旅客周转量4998万人公里。公路运输成为县内主要运输方式,为发展远安经济、促进远安城市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医疗和环境卫生建设

066基地创建时,为支援基地建设,武汉红十字会医院整体搬迁到远安县,更名为红星医院,后发展为现在的湖北航天医院。红星医院在远安的建设,有效提升了当地医疗技术水平,为保障066基地职工、家属和远安地区群众的身体健康作出重要贡献。

据1993年红星医院上半年医院收治病人的数据显示,地方病人占医院接纳病人总数的48%。除提供直接问诊、治病服务外,红星医院还成立专门的医疗咨询服务队,在远安县城搭设咨询台为当地群众开展医疗咨询服务。如1987年4月19日,红星医院在县城搭设10个咨询台,服务队成员热情地就常见病的防治与护理、急救常规与护理、妇幼保健和老年保健等4个方面回答群众提出的问题。在3个小时内,服务队为220人次提供了咨询服务,并为240 余人次测了身高、体重和血压。除医院外,红峰厂卫生所团支部也组织团员到花林寺镇敬老院为孤寡老人体检,并为他们带去常用药,受到老人们的交口称赞。这些举措不仅缓解了地方卫生部门的医疗压力,而且传播了医疗卫生常识,进一步密切了工农关系。

在促进远安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066基地领导与人大代表还意识到城乡环境污染问题。例如,在“全民文明礼貌月”活动中,066基地建设单位205团组织150余名官兵,抽调机械设备,投资1.7万余元购买砂石水泥等材料,将远安县城关镇北门一条约500米长、5米多宽的臭水沟改造成“不见污泥见清流”的文明沟。这类举措不仅解决了城市环境难题,而且对于改善城乡卫生条件和培养居民卫生意识也起到积极的教育和规劝作用。

(四)文化教育设施建设

为保障职工生产建设和生活需要,066基地修建了露天电影院,也为远安民众较早接触到最时兴的文化资源提供了便利条件。江北厂的文艺宣传队也经常到三线战士所在的建设工地和附近农村进行慰问演出,演出节目也多以当时政策方针和先进思潮为导向。

此外,066基地还支援远安地区教育设施建设,为村里建起新的北门小学,供北门村一至四年级的小学生上学。066 基地自办的技校也招收本地学生,为地方培养了一定数量的技术人才。

结语

三线建设是新中国建设史上具有全局性、奠基性的重大战略决策,在我国中西部地区书写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066基地建设过程中,在资源供应、后勤保障等方面给远安造成巨大压力,但地方政府和民众积极支援,较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确保了三线建设的顺利开展。在“工农互助”政策指引下,066基地对远安县的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和公共交通等事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通过对066基地与远安县社会经济发展关系的个案分析,既可窥探三线建设时期政府主导下的现代化工业建设与乡村建设的密切联系,也可见三线建设对当地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深刻影响,并有助于深化我们对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理解与认识。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胡 炜 (三峡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冯 明(三峡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三峡大学三线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