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红色文化>详细内容

【红色记忆】龚嘴水电站:大渡河上的一颗明珠‖丁小珊 国洪瑞

作者:丁小珊 国洪瑞 张源媛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5-03-07 15:45:53 浏览次数:202 【字体:

龚嘴水电站

大渡河上的一颗明珠

丁小珊 国洪瑞 张源媛

三线建设时期修建了葛洲坝水电站、刘家峡水电站、乌江渡水电站、八盘峡水电站、龙羊峡水电站、龚嘴水电站等多个大型水电工程项目。四川是三线建设的重点省份,在川北、川南、川西区域的攀枝花、绵阳、乐山等地兴建了一批国防尖端工程和军工企业,龚嘴水电站(建设初期又称龚嘴工程,1972年更名为龚嘴发电厂,1978年更名为龚嘴水力发电总厂)作为三线建设时期的大型能源建设项目,当时因其按大坝高程515米设计,编号为“515”,又称为515工程,是三线建设中能源设施建设的一个关键性工程,具有重大历史意义。

一、应运而生的龚嘴水电工程

龚嘴水电站位于四川省峨边县大渡河中下游,该地区东临峨眉山,西靠小凉山,河谷狭窄,两岸山势陡峭,自然条件十分符合“靠山、分散、隐蔽”的要求。因地质条件简单,水流落差大,水量丰沛,水库淹没范围小,距负荷中心较近,对外交通方便,建设条件好,因而被选为三线建设时期首先开发的项目,为备战备荒重点工程中的重点。

龚嘴水电站虽是大渡河流域首度开发的水电项目,但对它的开发利用设想早在抗战时期就已提出。1944年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主任翁文灏、副主任钱昌照曾邀请美国萨凡奇博士对大渡河、马边河等地进行实地考察,研究过开发方案,随后岷江电厂水力发电勘测队经规划研究提出了自大渡河引水至马边河发电的跨流域引水方案,并做了一些前期钻探工作。新中国的成立打开了中国水电事业的新篇章。1950年8月7日,燃料工业部在北京召开第一次全国水力发电工程代表大会,确定了新中国水电建设方针:在中央统一领导与重点建设的方针下,根据目前我国战备上及发展工业地区的急需,今后几年内应分轻重缓急,有重点地大量进行勘测与设计工作,并抓紧时间有计划、有步骤地发展中国的水电工业,以供给其他工业所需的廉价动力。随即长江水利委员会上游工程局和西南水力发电勘测处联合对大渡河中下游及马边河进行查勘。

1964年8月,中共中央作出加强战备,迁移沿海重要工业到内地,建设内地工业基地的战略决定。决定要求各地集中力量建设三线,一大批军工、机械、电子、冶金、建材等骨干企业随之内迁来川或新建,导致四川电力十分紧缺。龚嘴水电站建设就是在这个时候提出并列入第三个五年计划的。当年主管三线建设工作的程子华多次强调三线建设搞好综合平衡的重要性。三线建设吸取“大跃进”中高指标、战线长的经验教训,其指导思想是按国家关键项目搞好综合平衡,力戒拉长战线,要求集中力量,必须确保重点。为贯彻这一指导思想,西南局三线建设委员会确定了统一计划、统一步骤、分工负责、联合作战的基本方针。凡属确定要上的项目,中央和地方有关各部负责同志在一起逐个严格审查项目,对于那些确属关键而又有条件上的项目,才列为第一批的重点。这样逐个审查、平衡下来,1965年共列了48个重点项目,1966年共列了102个重点项目。这些项目,从全局来说都是必须上的项目,项目中重中之重是攀枝花钢铁厂、常规武器配套工厂、龚嘴水电站、六盘水煤矿、泸州化工厂、德阳重型机器厂等。龚嘴水电工程是作为核工业部国营814厂主供电源建设,因此,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龚嘴水电站被认为是三线建设的关键性工程,是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工程,加快龚嘴水电站建设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

二、龚嘴水电工程建设的三个阶段

龚嘴水电站建设自1966年3月动工,1971年底第一台机组发电,1979年初最后一台机组投产发电,历时13年全面建成,整个工程总投资5.22亿元。龚嘴水电站建设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设计阶段(1964年8月至1968年7月)

龚嘴工程由水利电力部成都勘测设计院(以下简称成勘院)承担勘测设计任务。1964年8月,列为选点对象。1965年5月开始勘测设计工作,7月提出《开发方案研究报告》。经过3年多时间论证,1968年7月3日,水利电力部军管会对龚嘴工程作出正式批复:同意采用高坝设计、低坝施工的方案,同意发电厂的布置由“四四方案”改为“四三方案”(即右岸地面厂房布置四台机组、左岸地下厂房布置三台机组),批准了龚嘴水电站枢纽布置的最终方案。

(二)施工阶段(1965年10月至1978年12月)

龚嘴水电站由水利电力部第七工程局(以下简称水电七局)承担施工任务。1965年10月,由原水利电力部三门峡工程局负责组建龚嘴工程现场指挥部(又名515工程指挥部),后水利电力部对中央直属企业统一编制时将515工程指挥部更名为水利电力部第七工程局。整个建设过程大致可分为前期准备、截流导流、开挖浇筑、机电安装几个阶段,历时13年。

(三)整顿发展阶段(1979年1月至今)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新时期。龚嘴发电厂进行了企业全面整顿和初步改革,统一思想,明确方向,狠抓安全,强化管理,年年超额完成国家发电计划,为振兴四川经济作出巨大贡献。

三、龚嘴水电工程建设在曲折中推进

龚嘴水电站从1966年动工,1972年第一台机组投运,1978年7台机组装机完成投入运营,总装机容量为70万千瓦,成为中国水电建设装机容量最大的电站之一。第一台机组投运时在全国就产生了轰动效应,多家媒体争相报道,如1977年10月4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以《加快电力建设、促进工业发展》为主标题,《我国西南目前最大的水电站——龚嘴电站基本建成》为副标题,报道了龚嘴水电站建设情况,报道将之誉为“大渡河上的一颗明珠”。龚嘴水电站建设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设计方案高坝设计,低坝施工

建设伊始,龚嘴水电站设计方案即与成昆铁路设计方案产生“冲突”。原先规划的龚嘴水电站有下坝线和上坝线两种方案。水电专家李子铮提出上坝线“两明一少(明渠、明厂房、工程量要少)、不少就不得了”的主张。1965年5月,水利电力部组织专家进行集体讨论,会议形成《关于开发大渡河龚嘴水电站的报告》。后最终选定上坝线方案,即高坝方案。按照这一方案,建成后的龚嘴水电站正常高蓄水位为590米,坝高150米,水库总库容18.8亿立方米,水电站设计装机容量为210万千瓦,年发电量100.9亿千瓦时,将是大渡河上第一座大型水电站。

但这一设计方案旋即遭到铁道部的反对,因为如果按这个设计方案恰好和同样是三线建设重点项目的成昆铁路发生矛盾。一方面,距龚嘴坝址不远处的关村坝隧洞,是成昆铁路在四川境内的控制性工程之一。如龚嘴水电站按低坝方案,关村坝隧洞只需打4公里,但是若按高坝方案施工,成昆铁路线抬高,关村坝隧洞要打10公里。而当时施工条件非常艰难,月单头成洞平均仅100米。中央要求成昆铁路务必于1970年7月1日全线通车,时间已然非常紧张。另一方面,由于铁路先于电站建设,并已全面施工,调整起来会更复杂。两个大项目建设规划出现冲突,并出现激烈的前期设计讨论,这是三线建设中少有的情况。

后经国家计委、建委和铁道部、水电部协商,鉴于当时成昆铁路已全面施工的实际情况,最后确定了“高坝设计、低坝施工、厂房分设、明渠导流”的设计原则。1967年11月,国家计委、建委作出批示:“龚嘴工程为高坝设计,低坝施工。”即前期龚嘴工程照顾己建铁路,按低坝施工,远景铁路照顾电站,龚嘴大坝加高,铁路改建部分线路。按低坝施工,即龚嘴近期正常蓄水位为528米,总库容3.57亿立方米,年发电量34.18亿千瓦时,最终龚嘴水电站设计装机容量由210万千瓦降到70万千瓦。曾担任西南局三线建委第三副主任的彭德怀视察龚嘴水电站时,得知龚嘴水电站是大渡河梯级开发建设的第一座大型水电站,是四川电网的支柱,非常激动。针对工程采用高坝设计、低坝施工方案,彭德怀连声赞同:“一次规划,分期实施,投资有保障,一口吞一个馒头吃不下。”高坝设计、低坝施工的方案迅速得到执行。

(二)建设方式边勘测、边设计、边施工

龚嘴水电站是三线建设重点能源基础配套项目,因此它不是一般的工程建设项目。核工业部国营814厂厂长多次在会上强调3年后就要用电。70万千瓦的大电站,一般说来正常建设,至少需要五六年时间才能建成。要提前竣工就必须实施抢建。1966年9月3—17日,彭德怀在三线建委工作会议上提出要“突出重点,把钱用在刀刃上。100多个建设项目不能齐头并进,那会分散财力、物力,还是要突出一点(攀钢)、一线(成昆、贵昆铁路)、一片(配套项目),能源是基础配套项目,不可忽视。建设如同打仗,粮草先行。龚嘴水电站,也得作为抢建项目安排。”为加快建设步伐,龚嘴水电站建设施工的一个特点是边勘测、边设计、边施工。也正是由于边勘测、边设计、边施工的建设方式,龚嘴水电站的整体建设速度比同一时期建设的葛洲坝水电站整体建设速度快,建设过程更持续完整,没有经历长时段停工复工,无需再重新组织人力物力等准备工作。

(三)施工组织采用军事化、厂社结合模式

龚嘴水电站建设时,从河南三门峡过来的子弟兵不过五六千,四川九千“亦工亦农”(来到工地是工人,离开工地是农民)大军才是真正的建设主力军。龚嘴水电站建设施工队伍实行军事化试点,采取“请进来”“派出去”方法,把现有施工队伍完全按铁道兵组织形式,进行改组。经过军事化训练的民工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对于建设的热情持续不减,推动了工程的快速建设。

龚嘴水电站工区地跨乐山、峨边2县4个社,为减少社员顾虑,工作人员一方面宣传建设电站的重大意义,一方面在职工中贯彻“三不四要”“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向社员求师问教,主动帮助解决社员的生活难题,逐渐获得社员信任。厂社结合模式主要措施包括工农业相互支援、实行亦工亦农劳动制度、组织职工家属参加集体生产以及厂社合办福利设施等。该措施有力地保证了广大沿岸建设群众的切身利益,也宣传了党的政策和工作,深刻体现了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因而电站的建设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和热情援助。

(四)工程后期科学化调试建设

由于过分追求建设速度以及受“文化大革命”的影响,龚嘴水电站建设存在“先天不足”的问题,工程留有多处“创伤”。例如对漂木问题重视不够,漂木阀道承载达不到设计要求,还有因水土流失造成的泥沙淤积库区形成的安全隐患等。龚嘴水电站从1971年到1985年淤积占水库容量的48.2%。仅仅建成10年,淤积了30%左右,冬季只有两台机器运行。

为解决龚嘴大坝浇筑中的历史遗留问题,水电部于1972年下达“高块浇筑观测分析”科研课题。1973年由成勘院、水电七局和龚嘴发电厂会同中国科学院计算中心、成都科技大学水利系、四川省计算站等单位,联合组成“515科研小组”,由水电七局局长兼总工程师李子铮任组长,开展了长达10年的艰难科研工作,终于解决龚嘴有缝坝的应力分析,给出缝面接触判断、加载、分荷、清缝、连续及滑动等具体算法,提出龚嘴大坝在较高蓄水位条件下,实现高压灌浆的控制指标及工程措施,完成龚嘴大坝的纵缝高压强制灌浆,使龚嘴水库水位顺利地蓄至528米,相当于在枯水期为龚嘴水电站增加6.5万千瓦,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为有效控制水库泥沙淤积,实现水库可持续利用,国电大渡河公司在中国水电工程学会的支持下,委托四川大学等单位开展了龚嘴—铜街子段泥沙冲淤与治理研究,以探索有效排沙清淤措施以及泥沙资源优化利用途径,减缓龚嘴水库、铜街子水库泥沙淤积,延长水库寿命。经中国水电工程学会、四川大学、成勘院专家学者一年多的辛勤努力,2010年10月,《大渡河瀑布沟水电站下游(龚嘴—铜街子段)泥沙冲淤与治理研究报告》出炉,找到了较好的排沙减淤途径。经科学调建,龚嘴水电站病灶已得以消除,大渡河龚嘴水电站大坝再获甲级认证,截至2022年3月12日,龚嘴水力发电总厂投产累计发电2386亿千瓦时,创造了可观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四、结语

通过对龚嘴水电站建设阶段和建设特点的梳理,我们可以感受到大型水电工程建设的不易,也能更深刻地领会三线精神的内核要义。“工农并举,厂社结合”体现了“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三线精神;“高坝设计、低坝施工”折射出“团结协作”的三线精神。重大工程设计出现冲突,能够在短短两年时间作出方案调整,这既是专业技术人员智慧的结晶,也体现出“中国工业化”道路的独特性;“边勘测、边设计、边施工”在当时“与侵略战争抢速度”的应急需要下,发挥建设者创造条件的主动性,也反映出“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

本文内容系原创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丁小珊(成都信息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国洪瑞(成都信息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张源媛(成都信息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