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记忆】大山沟里的第一点星火‖杨正平
大山沟里的第一点星火
杨正平
雍河原名“雍家河”,是嘉陵江支流东河的支流。明朝末年,有一户雍姓人家在河边开店经商,以后逐渐兴场,名曰“雍家河”。雍河发源于昭化区晋贤乡鄢家山,流经雍河场和龙王镇,在两河口汇入插江;插江向东南而流,流经三川镇和石门乡汇入发源于米苍山的东河;东河折南流向阆中,汇入嘉陵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建立基层乡级政府,因“雍河”而得名“雍河乡”,乡址设雍河场。2020年乡镇机构改革时,雍河乡合并到龙王镇。雍河地处四川盆地边缘、秦巴山区南麓、嘉陵江中游,是苍溪与旺苍、昭化三县交界之地,距三地县城均在50公里以上。在这个偏僻的地方,诞生了广元第一个共产党组织,成为点燃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第一点星火。
1929年,苍溪县新观乡张人全和雍河乡何芗在“保宁联立中学”读书,经学校老师、进步知识分子、中共党员傅晓荩和联中学生、中共党员马步旭介绍加入党组织。
保宁联立中学是清代保宁府(今阆中)所辖阆中、苍溪、南部、广元、昭化、剑阁、通江、南江、巴中9县联合建立的一所完全中学,是保宁地区的最高学府。教员来自全国各地,学生来自府属9县和部分邻县。1929年6月,马步旭在学校积极开展党的工作,发展了张人权、何芗、席德松等人入党,建立了“保宁联中”党支部,支部书记马步旭,组织干事张人权,宣教干事何芗,隶属南部特支领导。张人权系苍溪县新观乡陈家沟人,1928年秋考入保宁联立中学师范班,由马步旭介绍入党后从事学生运动。年冬,被党组织派回家乡组织农会,建立党的组织。马步旭、张人权介绍苍溪县雍河乡何芗在学校加入中国共产党,同时何芗被党组织派回苍溪歧坪从事农运工作。
1929年,张人权和何芗趁寒假回到老家,与在潼川教书的中共党员青良翰、李洁清(女)、在潼川读书入党的陈洪钧和陈子谦、在黄埔军校入党的王继孔等人,在苍溪县传播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建立和发展党的组织。张人权、何芗在新观乡、雍河乡先后发展张宗华、张宗世、张德益和杨良彦、杨良芝、杨良成入党。1930年1月,张人权在新观建立中共陈家沟支部,书记张宗华;何芗在雍河土仑坪建立中共土仑坪支部,书记杨良彦。两个支部同一天成立,陈家沟支部上午宣布,土仑坪支部下午宣布,均隶属南部特支领导,是广元市境内建立最早的两个中共支部。
陈家沟党支部和土仑坪党支部成立后,组织和发动群众大造舆论,宣传革命,积极开展对敌斗争,组建游击队,迎接和配合红军入苍(溪),建立苏维埃政权,打土豪、分田地,扩红支前。红军北上离开苍溪后,重新扩大党的影响,争取知识分子,为解放军送情报,配合清匪反霸和土地革命,开展了大量的革命活动。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30年秋,中共南充中心县委派余岱生等共产党员,到三川寺孟家嘴和元坝三堆石一带,与张人全和何芗密切配合,积极发展党员,建立基层党组织。1932年秋建立苍溪第一个区委——中共三川区委员会,下辖陈家沟、土仑坪、三川寺、唤马溪4个支部;接着建立中共三堆石区委员会,下辖三堆石(今苍溪县中土乡)、罐儿山、新庙梁、王佐山、麻坪梁5个支部;1932年冬建立中共城乡区委,下辖城厢、下五里子、县立初级中学、烟烽楼、六包垭、槐树驿6个支部;1933年4月建立中共四蛮寨区委,下辖四蛮塞、回龙场2支部。至1932年12月,苍溪已有中共党员108名,党支部17个,区委4个。因最早建立党支部,受党组织的宣传教育和影响,今龙王镇内有626人参加红军,烈士451人。原两河乡樊学文1934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主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原雍河乡何谦(原名何玉春),1933年8月参加红四方面军,曾任周恩来副主席警卫员、卫士、副官,新中国成立后任政务院周恩来总理办公室秘书;原三川乡李明1933年5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60年晋升少将军衔;原两河乡邓世钧1933年5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43年在反击日军扫荡中被晋察冀边区党委授予“子弟兵战斗英雄”,1951年在朝鲜战场洪川江南岸战斗中牺牲。还有广元最早的共青团员三川乡舒辉章,曾与周恩来、邓小平在法国留学。
张人权和何芗点燃了大山沟里党组织建设的第一点星火,是时代的先锋俊秀。《广元地方党史》上没有关于张人权和何芗的文字记载,《苍溪县志》“人物篇”中只有张人权的介绍。张人权(1909—1933),今苍溪县新观乡陈家沟人,家庭贫寒,少小读私塾时曾寄人篱下。民国十三年(1924)春,考入苍溪县高等小学读书,毕业后考进南充县初级中学。民国十七年(1928)秋,初中毕业考入保宁联立中学中师班,与进步教师接触,又与进步同学马步旭共同创立“读书会”,组织校友阅读进步书籍,抨击校长、教师的反动言论,发动同学开展“择师”运动。民国十八年(1929)冬,受党组织派遣回乡组织农民协会,发展会员60多人,并从中吸收先进分子加入中国共产党,建立党的支部。提倡男女平等,反对封建迷信,组织农民武装,开展抗捐抗租斗争。从中不难看出,当年一个年近20岁左右的青年人,热血沸腾,具有强大的进步思想和政治追求,实在难能可贵,令人钦佩。
从《中共广元地方史》书中获知,苍溪县龙王镇是广元第一个党支部诞生地。在雍河土仑坪纪念园,龙王镇文化干部向我们讲解了“土仑坪党支部”的建立过程和雍河乡的红色文化、红军时刻标语、红军故事,将大家的思绪带回那个艰苦卓绝、激情燃烧的岁月。纪念墙两侧木刻着“红军精神千秋载,烈士芳名万代传”的对联,墙体正面和背面刻记着“李先念的题字手迹:‘为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红四方面军强渡嘉陵江”“雍河红色革命历史”“革命烈士名录”等内容,令人肃然起敬。
龙王是一片红色热土。龙王镇及现合并的原新观乡、雍河乡、两河乡和相邻的乡镇,都十分重视红色资源的保护和红军精神的传承。离开雍河土仑坝时,我特意记下一段碑记文字——
土仑坝党支部是照亮黑暗旧中国苍溪大地的第一缕曙光,是点燃苍溪农民希望的第一点星火,是引导苍溪劳苦人民跟定共产党的第一面旗帜。
中共雍河乡委员会
雍河乡人民政府
2010年5月立
(参考书籍:《中共广元地方史》《苍溪县志》)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文/图:杨正平(中国散文学会、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