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见闻故事>详细内容

【文化传承】中国千年古蜀道 再迎美国“老朋友”

来源:新华社 发布时间:2025-03-18 15:23:08 浏览次数:81 【字体:

中国千年古蜀道

再迎美国“老朋友”

新华社记者 萧永航 赵怡宁 边思琪

春日里,四川广元剑阁县内传开了一个消息:“82岁的美国朋友贾和普又来走蜀道了!”

自2001年初次探访古蜀道以来,今年是这位美国“老朋友”第25次寻访这条历史悠久、文化厚重的千年古道。

20岁时,贾和普在看展时驻足于一幅唐代山水画《明皇幸蜀图》前,被图中左上角悬崖峭壁上的栈道深深吸引,久久难以忘怀。“太美了!这种栈道真的存在吗?”

谜底到2001年被揭晓。在偶然读到关于古蜀道的徒步指南时,贾和普得知那段令她魂牵梦绕的栈道位于中国四川的东北部。她迫不及待地来到广元剑阁,在当地人的引导下,终于找到了这条让她念念不忘的古蜀道。从此,一段跨越20多年的“佳话”开启了。

图片

2025年3月15日,贾和普(中)和朋友们在广元市剑阁县古蜀道上漫步(新华社发,刘仁 摄)

初次踏上温润光滑的石板路,贾和普动容地说:“我能感受到无数人流、车马曾在此经过,这是经过岁月打磨才有的感觉。”在她心中,这条3000多年历史的古道,能让她与古人对话。“那一刻我的心安静下来,古柏古树如此高大,在历史与自然面前,我感到自己如此渺小。”

2025年,贾和普第25次站在古树绿荫下,熟悉的感觉再次涌上心头。“叮铃铃”的马铃声好似响起,“百年前的商队正从历史中向我走来。”她动情地说。

在古蜀道拦马墙段,曾帮助贾和普找到古蜀道的陈洋正翘首以盼。“我的老朋友呢?她在哪里?”陈洋激动地挥手致意,贾和普快步上前,两人紧紧拥抱在一起。“我们要一直走蜀道,走到100岁。”陈洋说。

图片

2025年3月15日,贾和普(右)在广元市剑阁县古蜀道与朋友陈洋交流(新华社发 刘仁 摄)

古树见证下,老朋友久别重逢,新故事仍在续写。最近几年,贾和普每年都会带来十几位对蜀道文化感兴趣的朋友同走蜀道。她一路走,一路如数家珍,娓娓道来。“我们走的拦马墙路段,修建于2300年前。”她指着路旁的矮石墙说,“古时有很多马匹走过,为了防止马跌落,在转弯的地方垒了矮石墙。”

古蜀道的变化让贾和普欣喜。初访蜀道时,道旁的古柏虽挺拔苍翠,却少有人看护;几年后,每一株古树都被挂上铭牌,并有专人进行巡查养护。

贾和普还注意到,铭牌上多了二维码。她用手机扫描后,看到一张详细的树木“身份证”:编号、科属、健康状况、树龄、保护等级……“太棒了,我很高兴看到他们把古柏保护得这么好!”

图片

2025年3月15日,贾和普在广元市剑阁县古蜀道用手机扫描铭牌上的二维码(新华社发,刘仁 摄)

为更好保护古树名木,3月15日,中国政府正式施行《古树名木保护条例》,规定“日常养护责任人应当严格履行养护义务”“禁止采伐古树名木”等。剑阁县翠云廊古柏保护中心主任唐天勇说:“条例的施行,为蜀道翠云廊的赓续传承撑起‘保护伞’,让蜀道古柏万古长青。”

参天古树亭亭如盖,青石板路散发古朴韵味,空气温润沁人心脾……如今的古蜀道已然成为众多人心中的“人文徒步天花板”,新增卫生间、停车场、路标等便利设施,在保护历史遗存的同时提升着人们徒步的体验。

走在蜀道上,贾和普遇到了来自成都、上海、武汉多地的游客。“在保护好古道与古树的前提下,越来越多的人知道并亲身走上这条美丽古道。我要向过去和现在所有精心保护这片壮美树林的人表示最深的谢意。”她说。

2015年与2024年,贾和普两次在古蜀道旁种下的柏树苗,如今正茁壮成长。一旁的古柏郁郁葱葱、苍劲挺拔。这段跨越古今、连接中外的故事仍会继续。

来源:新华社

采写:新华社记者 萧永航 赵怡宁 边思琪

来源: 新华社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