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2023-07-07 16:08:56

新中国峥嵘岁月

来源:《 人民日报 》( 2020年01月20日 12 版) 发布时间:2020-01-20 09:43:02 浏览次数:912 【字体:

《 人民日报 》( 2020年01月20日   12 版)

提高执政能力

2004年9月,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针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着重研究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若干重大问题。

2004年9月,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决定》深刻阐述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全面总结了半个多世纪以来党执政的主要经验,明确提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纲领。

《决定》从认识和把握执政规律的角度,总结和阐明了党执政的主要经验,提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体目标,这就是通过全党共同努力,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党,成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党,成为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高效、清正廉洁的执政党,归根到底成为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永远保持先进性、经得住各种风浪考验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这一总体目标是从我们党为谁执政的角度,从我们党怎样执政、靠什么执政的角度,从我们党要始终保持先进性、坚定性、纯洁性的角度所作出的精辟概括,指明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奋斗方向。

这个《决定》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是新世纪新阶段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行动指南,是中国共产党更加成熟、自信、坚强的重要标志。

神舟飞天

2005年10月12日,搭载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顺利升空。

我国载人航天事业,是在改革开放伟大历史进程中决策实施和不断推进的。1986年,发展载人航天事业被明确纳入“863计划”。20世纪90年代,党中央作出了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重大战略决策。

自1992年载人航天工程实施以来,我国的载人航天事业不断取得历史性的突破。1999年11月20日凌晨,长征火箭托举着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一号无人试验飞船首次访问太空。神舟一号试验飞船的成功发射与回收,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技术获得了重大突破。随后几年,中国的载人航天事业进展迅速,捷报频传。2003年10月15日,搭载着航天员杨利伟的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成功发射,中国由此成为继俄罗斯和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

仅仅过了两年,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又有新跨越,2005年10月,我国实现了从神舟五号“一人一天”航天飞行到神舟六号“多人多天”航天飞行。费俊龙、聂海胜115个小时的航程不仅实现了太空飞行技术的突破,而且完成了中国第一次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实验。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进入第二步的重要开局,也标志着我国在发展载人航天技术方面取得了又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胜利。

继神舟六号之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不断迈出新步伐。

废除农业税

2005年12月29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决定,自2006年1月1日起废止《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条例》。由此,国家不再针对农业单独征税,一个在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古老税种宣告终结。

1958年6月3日,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十六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条例》。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农民负担问题逐步突出,引起了中央的高度重视。从1990年中央开始抓减轻农民负担工作起,农民减负和农村税费改革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从1990年到1999年,中央着重解决国家税收之外对农民的各种收费、罚款和摊派问题。1998年10月,国务院成立农村税费改革工作小组,为减轻农民负担工作由治乱减负适时地转向税费改革做准备。

进入新世纪,税费改革开始按照“减轻、规范、稳定”的目标进行试点。2003年,全国所有省区市全面推开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中央财政用于农村税费改革的转移支付达到305亿元。

从2004年开始,农村税费改革进入新的阶段,中央明确提出了取消农业税的目标。国务院开始在全国降低农业税税率,还选择黑龙江、吉林两省进行全部免除农业税试点,并取消除烟叶外的农业特产税。2005年,又全面取消牧业税。当年上半年,已有27个省区市决定全部免征农业税,另外4个省区市中的多数县市免除了农业税。

农业税的取消,给亿万农民带来了看得见的物质利益,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又一次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天路

2006年7月1日,一条穿越世界屋脊、将祖国温暖送到高原边疆的“天路”——青藏铁路,终于全线通车了,这是一件让祖国各民族人民欢欣鼓舞,让世界叹为观止的壮举。

建设青藏铁路,在新中国成立后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早在20世纪50年代,党和国家就着力研究解决进藏铁路建设问题,并于1958年作出了修建青藏铁路西宁至格尔木段(即西格段)的决策。经过1958年动工修建、1960年停工缓建、1974年挥师复建,到1984年5月,青藏铁路西格段建成通车。

进入新世纪,党中央从推进西部大开发、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的大局出发,作出了修建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的重大决策,提出了建设世界一流高原铁路的目标。经过各方面的精心论证和充分准备,2001年6月29日,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正式开工。

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沿线高寒缺氧,地质复杂,冻土广布,工程十分艰巨。中国的建设者们经过几年艰苦奋战,在攻克许多罕见科技难题之后,最终建成了穿越世界屋脊的“天路”。铁路全线路共完成路基土石方7853万立方米,桥梁675座、近16万延长米,涵洞2050座、37662横延米,隧道7座、9074延长米。2006年7月1日,青海西宁至西藏拉萨全长1956公里的青藏铁路全线通车。

青藏铁路全线贯通,对改变青藏高原贫困落后面貌,增进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和共同繁荣发展,促进青藏铁路沿线地区的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构建和谐社会

2006年10月,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到202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原则和重大部署。

中共十六大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党的重要奋斗目标。2004年9月,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任务。2005年2月19日,胡锦涛在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进一步阐明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2005年10月,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确定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抓好的一项重大任务,并提出了工作要求和政策措施。

在此基础上,2006年10月,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专门作出《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明确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及其定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以及必须遵循的正确原则。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任务的提出,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从而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更加清晰。

中国共产党十七大:高举旗帜继续奋斗

2007年10月15日至2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大会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大会通过了胡锦涛代表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所作的《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

报告全面回顾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把新时期近30年来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相结合的全部伟大成果集中起来,把党经历的新考验、获得的新经验、引发的新觉醒集中起来,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科学内涵。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

中共十七大向党内外、国内外宣示了在改革发展关键阶段我们党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发展目标继续前进等重大问题,勾画了我国未来改革发展的宏伟蓝图,表明了我们党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坚定决心和信心。

百年梦圆

2008年8月8日至24日,举世瞩目的第二十九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中国北京成功举办,中华民族终于实现了百年的期盼。

为了实现举办奥运会的愿望,中国人民追求和奋斗了整整100年,付出了锲而不舍的顽强努力。1908年,中国人就发出了中国要参加奥运会、举办奥运会的第一声呼唤。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体育事业进入蓬勃发展的新时代。党和政府对我国参与国际奥林匹克运动高度重视。1978年底以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新政策,体育事业迎来了跨越式发展的新时期。

1991年,党和国家作出决策,支持北京市申办2000年第二十七届奥运会。尽管当时未能获得举办权,但中国人民向国际社会表达了举办奥运会的热切期望。进入新世纪,党和国家再次作出决策,支持北京市申办2008年第二十九届奥运会,13亿中国人民又一次向国际社会表达了举办奥运会的热切期望。2001年7月13日,国际奥委会作出决定,将第二十九届奥运会举办权授予中国北京。

举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这是中国人民对国际社会的郑重承诺。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百年期盼,为了履行中国人民对国际社会的郑重承诺,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经过7年多不懈努力,终于取得北京奥运会的巨大成功。

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再次向世人昭示:中国人民有能力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据新华社电)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