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2023-07-07 16:08:56

新中国峥嵘岁月

作者:新华社 来源:《 人民日报 》( 2020年01月21日 16 版) 发布时间:2020-01-21 14:46:19 浏览次数:1055 【字体:

《 人民日报 》( 2020年01月21日   16 版)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勇克时艰

2007年开始的美国次贷危机,到2008年演化为一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国际金融危机也给中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从2008年第三季度以来,中国出口大幅下滑,经济增速放缓,就业压力加大。

面对严峻局面,从2008年6月开始,党中央、国务院果断决策,及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取向,提出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迅速出台扩大国内需求的十项措施,陆续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到2009年上半年,逐步形成了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计划”。

中国政府还在多个重要国际场合郑重承诺,继续参与维护国际金融稳定、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国际合作,支持国际金融组织根据国际金融市场变化增加融资能力,与国际社会一道通力合作、共克时艰。

经过努力,我国经济运行出现了积极变化,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增多,总体形势企稳向好。主要表现在:投资增速持续加快,消费稳定较快增长,国内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逐步增强;农业生产形势良好,夏粮再获丰收;工业增速稳中趋升,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取得新进展,区域协调发展呈现新态势;金融市场运行平稳,市场预期继续向好,社会信心进一步提升;城镇就业继续增加;灾后重建加快推进。

上海世博会成功举办

1999年12月,中国政府在国际展览局第126次全体大会上正式宣布申办2010年世界博览会。2002年12月,经表决中国获得2010年世博会举办权。2010年5月1日上海世博会正式开园。上海世博会是第四十一届世界博览会,这是我国首次举办的综合性世界博览会,也是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举行的注册类世界博览会。

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副主题是:城市多元文化的融合、城市经济的繁荣、城市科技的创新、城市社区的重塑、城市和乡村的互动。会徽图案以汉字“世”与数字“2010”组成,以绿色为主色调。吉祥物为海宝。从5月1日开园到10月31日闭幕的184天时间里,来自246个国家、国际组织的参展方,通过精彩纷呈、美轮美奂的展示、论坛、表演等形式,探讨城市未来发展前景,生动诠释了“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世博理念。7308万人次的中外参观者,创造了世博会历史上的新纪录。上海世博会以一届成功、精彩、难忘的世博会胜利载入世博会史册。

在上海世博会筹办举办过程中,全体办博人员大力培育和弘扬为国争光的爱国精神、全心为民的服务精神、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严谨科学的实干精神、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为上海世博会取得成功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

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实现了中华民族百年世博梦想,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明、新中国成立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的辉煌成就,展示了我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精神风貌,增强了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凝聚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

2011年3月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批准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宣布:以宪法为统帅,以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等多个法律部门的法律为主干,由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多个层次的法律规范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国家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实现有法可依,党的十五大提出到2010年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立法工作目标如期完成。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各方面坚持不懈的共同努力,我国立法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1982年通过了现行宪法,此后又根据客观形势的发展需要,先后通过了五个宪法修正案。到2010年底,我国已制定现行有效法律236件、行政法规690多件、地方性法规8600多件,并全面完成对现行法律和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的集中清理工作。涵盖社会关系各个方面的法律部门已经齐全,各法律部门中基本的、主要的法律已经制定,相应的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比较完备,法律体系内部总体做到科学和谐统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代要求,结构内在统一而又多层次的国情要求,继承中国法制文化优秀传统和借鉴人类法制文明成果的文化要求以及动态、开放、与时俱进的发展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永葆本色的法制根基、创新实践的法制体现、兴旺发达的法制保障。它的形成,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体现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果,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2012年11月8日至1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大会通过了胡锦涛所作的《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和《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批准了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工作报告,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党的十八大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回顾总结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奋斗历程及取得的历史性成就,确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科学内涵及其相互联系。大会把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载入党章。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党的十八大肩负着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信任和期待,凝聚亿万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开启了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进军,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锐意进取,攻坚克难,继往开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展现出更加广阔的前景,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更加壮丽的前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展现出更加灿烂的前景。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并阐述中国梦

党的十八大召开后不久,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和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等来到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基本陈列。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和阐述了“中国梦”。从这时起,“中国梦”就成为全党全社会乃至全世界高度关注的一个重要思想概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历史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一定要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把我们的党建设好,团结全体中华儿女把我们国家建设好,把我们民族发展好,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

此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刻阐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强调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全体中华儿女要同心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世界人民。

中国梦生动形象表达了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追求,昭示着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美好前景,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入新的内涵和时代精神。中国梦已经成为凝聚党心民心、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

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中央八项规定

2012年12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即“中央八项规定”。

规定要求,中央政治局全体同志要改进调查研究,切忌走过场、搞形式主义;要轻车简从、减少陪同、简化接待。要精简会议活动,切实改进会风;提高会议实效,开短会、讲短话,力戒空话、套话。要精简文件简报,切实改进文风,没有实质内容、可发可不发的文件、简报一律不发。要规范出访活动,严格控制出访随行人员,严格按照规定乘坐交通工具。要改进警卫工作,减少交通管制,一般情况下不得封路、不清场闭馆。要改进新闻报道,中央政治局同志出席会议和活动应根据工作需要、新闻价值、社会效果决定是否报道,进一步压缩报道的数量、字数、时长。要严格文稿发表,除中央统一安排外,个人不公开出版著作、讲话单行本,不发贺信、贺电,不题词、题字。要厉行勤俭节约,严格执行住房、车辆配备等有关工作和生活待遇的规定。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强烈的历史担当和顽强的意志品质,从制定和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破题,严字当头、刀刃向内,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解决了许多过去认为不可能解决的问题,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发生了全面深刻、影响深远、鼓舞人心的变化。

2017年10月,十九届中央政治局首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政治局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的实施细则》。实施细则的颁布,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持之以恒正风肃纪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向全党全社会释放了一刻不停歇推动作风建设向纵深发展的强烈信号。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2013年6月至2014年9月,全党自上而下分两批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这次活动是党的十八大作出的一项战略决策,目的是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切实改进工作作风,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

党中央对开展这次活动高度重视,进行了深入调研和周密准备。2013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研究部署教育实践活动工作。5月9日,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在全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意见》,明确活动的指导思想、目标要求、方法步骤和组织领导。6月18日,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活动正式启动。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县处级以上领导机关、领导班子、领导干部为重点,中央政治局带头开展。活动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抓住党的建设关键领域,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四风”问题。中央政治局常委建立联系点,习近平总书记联系河北,示范带动和推进教育实践活动开展。

这次教育实践活动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使党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进一步树立,党心民心进一步凝聚,为全党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作了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的重要准备,形成了推动改革发展的强大正能量。

(新华社电)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