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文化评论>详细内容

【论坛】加大三线建设工业遗产的保护利用‖吕建昌

作者:吕建昌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5-03-25 12:13:08 浏览次数:226 【字体:

加大三线建设工业遗产的保护利用

吕建昌

三线建设是一场以战备为中心、以工业交通和国防科技为重点的大规模基础建设,筑成了我国西部地区稳固的战略腹地;也是我国首次探索走独立自主的中国式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的实践。1983年年底,国家出台“调整改造,发挥作用”的八字方针,停止对三线建设的投资。次年,国务院三线建设调整改造规划办公室提出《三线地区企事业单位调整方案》,对那些进山太深、布局分散、选址存在严重问题且没有发展前途的企业,实施“关、停、并、转、迁”政策。在国家“七五”“八五”和“九五”计划期间,国务院三线办批准完成274个项目(大三线企事业单位)的搬迁,搬迁单位留在原址的不可移动之物:工厂建筑(生产车间、仓库、办公楼)、各种构筑物,以及服务于职工生活与文化活动的各种建筑设施(住宅、食堂、俱乐部、商店)等,都承载着三线建设的重大历史,是见证三线建设的重要工业遗存。

一、三线建设工业遗产保护的缘起

2006年4月,由国家文物局主持,在无锡市举办的中国工业遗产保护论坛发布《无锡宣言》,开启政府主导的全国工业遗产保护运动。同年5月,国家文物局发布《关于加强工业遗产保护的通知》。6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史研究所陈东林研究员发表《三线建设:离我们最近的工业遗产》一文,首次提出要保护中国三线建设工业遗产。伴随着国内工业遗产保护热潮的涌动,社会上对三线建设工业遗产保护呼声也逐渐高涨。

2014年,在全国两会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相继提出保护三线建设工业遗产议案。国务院多个部门先后作出回应,出台相关政策文件,启动三线建设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工作。

从2017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第一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截至2022年第五批,共有29个三线建设工业遗产项目被列入名单。2018年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印发《关于在广大知识分子中深入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的通知》,要求相关部门“保护利用‘三线建设’‘两弹一星’等重大工程项目遗迹,挖掘有关历史文化和革命传统教育资源,作为研修培训现场教学、体验式教学重要载体”。2020年和2021年,国家相关部门又联合印发《推动老工业城市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实施方案》《推进工业文化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5年)》等文件。这些政策文件在唤起地方政府和社会公众对三线建设工业遗产的保护意识、推动三线建设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实践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三线建设工业遗产分布类型

(一)城市型三线建设工业遗产

根据地域分布,三线建设工业遗产大体可划分为城市型和乡野型两大类。城市型有3个层级:一是位于三线地区原来的大城市,如成都、重庆、贵阳、西安等省会城市或直辖市;二是位于三线地区的原地级市(或县级市上升为地级市),如遵义、安顺、绵阳、自贡等(还包括三线建设时期在三线地区的新建地级市,如攀枝花、六盘水、十堰、金昌);三是由乡镇发展而成的县级市,仅以四川省为例,三线建设发展起来的新兴工业城镇就达60余个。

位于地市级以上城市的三线企业在城市化发展中,有些成为被拆迁的对象,这与老工业城市中工业建筑遗产在商业性开发及拆迁中遭到损毁的情况相似。如遵义市在城市化进程中,一些三线厂所在区域被市政府列为城市商业重点开发区,拆除后改作商业用途。这些厂被强制搬迁到城市边缘的新开发区,也经受了类似老工业城市中,以城市发展为由给工业遗产造成“建设性”破坏的遭遇。

(二)乡野型三线建设工业遗产

三线建设时期,大多数军工企业都建在深山沟,这些企业所在地在地域关系上都归属于乡镇、村(当时为公社、生产队属地),也有部分工厂按“村落式”要求分布,与村民工作生活区混杂。很多当年位于穷乡僻壤的小乡镇由于嵌入一家拥有几千人的三线军工企业,以三线厂职工为中心的生活需求带动了整个乡镇的商业与文化消费。但当这些三线企业搬迁到其他地方或城市新开发区以后,留下的工厂遗址由于失去原来组织、生产的功能而被空置。2004年国家出台政策,允许三线企业搬迁后,遗留在原地的国有资产移交给县级地方政府,一些较好的工业建筑空间、厂区场地空间,可以进行工厂再生产。如重庆江津夏坝镇的5067厂整体搬迁到重庆巴南鱼洞镇的大江集团后,原来的部分厂房出售给民营企业飞扬活性炭有限公司,部分职工医院楼与职工住宅被夏坝镇政府用作办公用房。类似的还有位于重庆南川的宁江机械厂,工厂搬迁到成都市龙泉驿区后,留下的厂房被南川区公安系统作为警署工作用房。此类的工厂旧建筑再利用,尽管用作其他用途,但老厂房(车间)的外貌基本不变,保留了三线时期宣传活动留下的历史痕迹。

一些交通不便、地处深山、较为简陋的工业遗存,则大多被闲置,无人管理。附近村民随意拆下建筑上的木结构材料当柴火烧,拆除金属材料等出售给废品公司,使工业遗产遭毁坏的现象甚为严重。所以乡野型三线建设工业遗产迫切需要受到保护利用,而村民粗放地使用其建筑空间,作为家禽、牲口等的圈养场地,对三线建设工业遗产保护利用而言,于事无补。

三、单一的建筑遗产空间改造再利用

老工业城市中工业遗产“活化利用”最常见的方式是单一地将工业建筑遗产空间改造再利用,如北京的“798”,上海建国路的“八号桥”,成都的“东郊记忆”,重庆的“鹅岭二号”等著名案例,这也成为三线建设工业遗产在保护与利用中借鉴最多的一种。只要原工业建筑保存尚好,经过一定的修缮、改造设计,建筑空间就可为新的用途服务。这类保护再利用案例在城市型和乡野型三线建设工业遗产中都有,乡野型三线建设工业遗产依靠其周边的自然环境,适合改造为“××小镇”。这类小镇的三线工业建筑大部分被拆除,仅保留少量经过修缮的老建筑,改造利用为新用途,保持原来外貌,体现三线建设的历史感。为完善旅游服务功能而新添的建筑空间,造型与风格明显有别于老建筑,以显眼的旅游服务用途为标识。此类代表性案例有重庆南川的天星小镇、河南济源的531小镇、湖北宜昌下牢溪景区809度假小镇等。

天星小镇位于重庆南川金佛山西麓的天星沟,原生产常规兵器的三线企业天兴仪表厂建于此。2000年,全厂整体搬迁到成都市龙泉驿区,天星沟旧厂房建筑与职工家属楼等产权整体有价转让。2013年,重庆一家民营公司投资旅游开发,依托金佛山资源发展旅游业,打造旅游度假小镇——天星小镇:拆除大部分旧厂房,新建仿古式民居小镇;将原职工子弟学校改造成两江假日酒店,两栋旧家属楼改造成三线酒店,店内装饰较多地采用反映三线建设面貌的元素,保留三线建设历史记忆;原职工医院的部分建筑,改造利用为金佛山喀斯特地质博物馆。昔日三线旧址变身为集商业街、酒店、山地生态观光于一体的旅游度假区,与周边的喀斯特地貌区共同形成国家5A级景区,成为市民休闲度假旅游的网红打卡地。

四、产业赋能的创新性利用

产业赋能的创新性利用是指一种将原三线企业遗址及其尚存的各类工业建筑、职工生活服务设施等,连同原址的自然资源与环境、三线建设历史以及地方区域产业发展相融合的整体性开发项目,是超越原三线工业建筑遗产空间单一化保护利用的实践方式。其中比较典型的是816军工小镇和3536军工城。

816军工小镇位于重庆市涪陵区白涛街道,由尖子山下的原816地下核工程遗址和地面麦子坪区域国营816厂生产区和职工生活区组成。816地下核工程曾是国家级绝密军事工程,耗时18年开凿完成。该工程设计在1978年获全国科技大会奖集体奖,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智慧、中国气派、中国精神。816工程于1984年停建。到20世纪90年代,洞体遗址由生产民用化工产品的建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管理并使用。2010年起,816工程洞体的部分区域对游客开放。2018年,重庆百仓文化创意有限公司与建峰集团合作,打造816军工小镇,以地面区域的堆工机械加工厂旧建筑和设备为基础,打造集军工文化体验、军工设备展陈以及餐饮娱乐、乡村休闲旅游为一体的综合体。已完成一期5000多万元投资,建成包括党史三线陈列馆、影像记忆陈列馆、816军工陈列馆、芳华大礼堂、党群培训中心、星光民宿和星光书院等在内的综合体。获得“全国首批工业文化实践教育基地”“工信部第三批国家工业遗产”“重庆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重庆市市级干部培训基地”“重庆市特色小镇”等荣誉和授牌。

五、文化赋能的多元创新利用

在自然风光旖旎、景色优美的山区,生态环境未受破坏的三线厂原址,依靠当地作家的力量,以文化活动为媒介,将三线建设工业遗产的建筑空间改造为作家创作室和文学活动室。通过地方作协开展青少年文学培训、举办文艺讨论等活动,扩大三线工业遗产地自然景色的影响,进而促进当地旅游业发展。

中国·月亮湾作家村。原安徽地方军工淮海机械厂位于霍山县东西溪乡,军工厂迁回合肥后,原址移交地方政府。2016年12月,时任安徽省第五届作协主席许辉到霍山县采风,与东西溪乡人民政府讨论并确认三线建设工业遗产改造利用与扶贫结合的可行性,启动中国·月亮湾作家村建设项目。一年后,第一期项目竣工,建成枕溪书院、枕溪山房、作家创作室、印象居、溪园等。其中利用原淮海机械厂的流水线生产车间改造而成的枕溪书院,总面积1600平方米,充分保留原三线建筑风貌,内设藏书区、阅读区、陈设区、会议区、休闲区和商务洽谈区。2018年9月,中国·月亮湾作家村二期项目全部完工,原淮海机械厂组装车间改造而成的游客接待中心,总面积约1600平方米,一层为服务台、休闲区、销售平台、老物件展示区,二层设有茶吧。其中,老物件展示区原状陈列了20世纪60年代淮海机械厂办公、生活的一些场景。三线大食堂总面积约800平方米,同时可容纳300人就餐。三线民宿共建有35间客房,拥有可容纳80人住宿的接待规模。

东西溪乡三线建设工业遗产经过内部装修与设计改造后,建筑外貌既保留三线建设的元素,又符合现在的时尚理念,满足了新的功能需求。在地方政府牵头下,周边7个村以扶贫资金入股成立三线印象旅游公司,支援当地扶贫工程,带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中国·月亮湾作家村也成为集“吃、住、游、乐、购”于一体的大别山“印象·三线”文旅产业园,成为当地“文化扶贫、绿色减贫”、推进乡村振兴的典范。

甘肃天水岷山公园。随着城市化进程,许多工厂企业所在的地块区位成为城市中心区域,旧厂房及遗址的历史价值显现。为保护与利用工业遗产,同时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满足市民的文化生活需求,将三线企业旧址改造利用为工业遗址公园也不失为一种适当的选择。

六、三线建设博物馆——新型公共文化空间

在老工业城市工业遗产的改造利用中,工业建筑遗产被改造利用为工业类博物馆是国内外较为常见的手法。

政府部门主导设立的博物馆。三线建设博物馆以收集与展示三线建设历史资料为首要任务,以传播三线建设文化、弘扬三线精神为使命。据初步估计,目前西部地区已建立和在建的三线建设博物馆不下百家,有全国、省、市、县、村等多种层级,形成不同层面反映三线建设历史的窗口。如四川攀枝花市的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建在因三线建设而诞生的攀枝花市,三线建设历史就是整个攀枝花的城市记忆、就是攀枝花城市的故事。贵州三线建设博物馆,建在因三线建设而诞生的六盘水市,其城市史与攀枝花市相似。该博物馆所在地还曾是当年的西南煤矿建设指挥部,在遗址上建设了贵州省三线建设博物馆。遵义三线建设博物馆建在原遵义市的三线企业长征电器集团公司长征十二厂旧厂房车间。都匀三线建设博物馆也建在原都匀市的一个三线企业的旧厂房车间。

三线企业自主创办博物馆。除地方政府主导创办的三线建设博物馆之外,还有许多三线企业利用自己厂内的旧建筑创建企业三线建设展示馆。这类馆从博物馆展览专业的要求来看,宜用“展示馆”“陈列馆”“展陈馆”或“厂史馆”定位。尽管没有博物馆之名,实质上具有博物馆的收藏、展示、研究三大基本社会功能。如重庆长风化工厂(三线军工230工程)在2021年整体搬迁至长寿经济技术开发区后,老厂区的生产装置、配套设施等完整保留在原址,将原工人俱乐部3层大楼改造为以“三线魂、长风情、中国梦”为主题的长风三线建设展览馆,作为区域性的党性教育、国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又如位于陕西凤县的红光沟航天精神文化园,是067基地(现航天推进技术研究院)所在地。1993年基地搬迁到西安南郊后,旧址上留存的大量建筑物被保护和利用起来,其中有几栋平房被辟为红光沟三线建设陈列室,是红光沟航天精神文化园的核心,展室内用大量实物与图片展现三线人在067基地艰苦创业、勇攀科学高峰的感人事迹。

社区三线建设博物馆。三线人社区自发组建的社区博物馆是三线建设博物馆中不容忽视的存在。它们贴近社会、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深受社区居民欢迎,是社区文化生活的一部分。社区博物馆从最基层反映出三线人对中国三线建设历史文化的认同,代表一种三线建设工业遗产的民间话语。如攀枝花市兰尖故事博物馆由该社区居民自发征集展品,借用社区活动室进行展示,社区的退休劳模等担任志愿者,为观众讲解他们自己的故事。又如成都西港街道莲花社区的川齿记忆,建在一个废弃的防空洞里。社区居民都是四川齿轮厂退休人员,或是四川齿轮厂二代、三代,他们都是三线建设亲历者。该社区还将原四川齿轮厂的旧机器、设备等老物件放置在社区绿化空间,将工业文化融入社区的文化建设氛围中,既美化环境,又增添了环境中的人文色彩。川齿记忆社区博物馆已成为成都市委组织部青年党员培训基地。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吕建昌(上海大学中国三线建设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大学文化遗产与信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