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文学作品>详细内容

【端午特辑】端午节划龙舟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5-06-01 15:13:21 浏览次数:117 【字体:

端午节划龙舟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另有“重五”“重午”“端节”等名称。端午节的日期在农历五月初五,因“初”有开始的意思,“端”也有开始的意思,所以初五又叫“端五”。古时,端午节还有“浴兰节”等名称,因古人有在这一天用兰草汤沐浴的习俗。

农历五月,在古代是最不受人们欢迎的季节。因为五月期间,黄河、长江流域都是汛期,常有水灾发生。雨水多,湿度大,细菌病毒生长繁殖快,流行病增多。但由于爱国诗人屈原于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抱石投江的缘故,人民为了悼念他,纷纷把食物投入江中,并以划龙舟的活动举行祭祀仪式。由此而来,凡逢端午,人民便把屈原联系起来,慢慢改变了对五月的看法。到了唐朝,端午便被正式规定为大节。

端午节有赛龙舟的民俗。龙舟是用木雕有龙头龙尾的小船,每逢端午,将木雕的龙头安置在船首,龙尾安置在船尾,便成了龙舟。北宋政治家、诗人余靖《端午日寄洒庶回都官》的诗中有一句是“龙舟争快楚江边,吊屈原谁知特怆冲”,反映了一千多年前我国民间就有赛龙舟、吊屈原的习俗。相沿至今,长久不衰。

在顺庆民间还有另一种说法:四五千年前,居住在南方的民族,由于不断受水旱灾害和各种瘟疫虫害的威胁,就把龙作为本民族的祖先和保护神,希望借助龙的威力来保护自己。龙舟竞渡,相沿至今,虽各地的规模大小不一,但形式内容大同小异。

顺庆最早记载端午节划龙舟是明正德年间,顺庆知府皇甫录《下陴纪谈》记载:“顺庆以端午日赛社,作蛟舟,为水戯,舟制甚狭,仅可接膝,长短以人之多寡为差。皆相对持桡。船首击钲鼓。尾扬旗各一人。呼噪鼓勇。以趋先为胜。予诗有‘踏浪蛟船惊电掣,殷江鼍鼓忽雷同’之句,谬为士林所赏。”皇甫录不单记录了端午当日赛社的热闹景象,还记录了蛟舟(现称龙舟)的特点,人们持桡划船,击鼓挥旗的竞赛场面和规则,末了自己还吟诗赋句。虽然文字不长,写得极为生动如实,画面感极强。

顺庆制造龙舟,从开工到成舟下水,有一整套民俗仪式。造舟前,要设祭台点香、烧纸、放鞭炮祭拜龙王,以借神威,求其保佑龙舟制造顺利完成。一支龙舟在经过选料、加工、铺底板、敲凉子、圆舫子、上龙头龙尾、竹麻扦船收缝、抹灰、上桐油等工序制造成后。龙舟还要彩绘装饰一番,船头要装上雕镂精美的龙头,船尾配置生动鲜活的龙尾,船体的外围要涂上本队特有彩色,队员的服装,乃至划舟的桡桨、锣鼓都要画上五颜六色的图案,加上帅旗、尾旗、三角旗、挂彩等装饰,龙舟本身就成了一件艺术品。

正式比赛前,那祭拜龙头的仪式就更加庄重而热烈。一大早,船员们便来到江边,在自己的龙舟前设置祭台,鸣响鞭炮,燃香献供,祭拜“龙王”。船员们跪在江边的鹅卵石滩上,毕恭毕敬地手持三炷香,对着龙头虔诚三拜,然后一饮而尽壮行酒,随后一一登船,在鞭炮的爆鸣和硝烟中将龙舟划向比赛集中地点。

划龙舟竞赛中,别有一番情韵,赛龙舟的船员们坐法比较独特,其他地方的龙舟,船员坐在舱内的坐板上,而南充的龙舟不设坐板,船员们坐在龙舟两侧的舷上,不赛时温文尔雅,赛舟时,更显粗狂、豪迈。竞赛中,艘艘龙舟伴着声威雄壮、节奏铿锵的鼓乐声,船员们唱起“嗨哟,嗨哟”的呐喊声,激情浑宏,船桨齐挥,水花翻涌,龙舟如飞。沿岸观众里三层,外三层,挤杂密麻,如墙似林,岸上水中煞是热闹。

民国时期,几乎每年端午节南充各地都要举办龙舟竞渡活动,尤以南充县城为甚,沿嘉陵江的渔溪、罗家(现称江陵)、龙门、青居、李渡等乡镇也常举办划龙舟活动。1952年、1953年,龙门镇曾连续两年举办龙舟赛。1955年,南充县在鹤鸣山下嘉陵江段举办龙舟赛。每届参赛龙舟少则七、八艘,多则十几二十艘。参赛人员多来自船工桡夫、码头工人和渔家游泳能手。龙舟赛活动还有抢鸭子(抛下醉酒的鸭子,给抢鸭子的选手增加难度)和抢“猪尿泡”。1983年、1984年,南充市、南充县联合举办两届龙舟赛,尤以1984年南充市最胜,参赛龙舟28艘,参赛队员210人,参赛队17个,其中有2个女队;一队是南充绸厂女子龙舟队,一队是新建乡女子龙舟队,女子龙舟首次在嘉陵江面亮相,并夺得亚军,嘉陵江两岸观众多达数万人。

顺庆区双桥镇在端午节有举办“双桥·龙舟节”的传统。双桥镇地处顺庆、西充、南部交界处,芦溪河静静流过。当地有“龙闯岸”的传说,百姓为纪念龙子献身精神将此地取名“龙闯岸”。“龙撞岸”位于双桥镇黄连沟村。传说很久以前,一场洪水淹没了黄连沟村的良田沃土,洪水数月不退。到那年农历五月初五,村后山中一条金蛇修龙身,欲赴东海,但游至黄连沟村,一段山脊横亘水中,既阻断江水下泄,也挡住了游龙去路。游龙于是扭身摆尾,奋力撞向山脊。轰然一声巨响,山脊被拦腰撞断,洪水倾泻而下,游龙也趁机下海。

村民为纪念游龙撞岸,退去洪水的大恩,就将这段山脊称为“龙撞岸”,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村民在此举行纪念活动。在乡民记忆中,有许多年就没有举行这些活动了。为了弘扬民间传统文化,决定恢复“龙撞岸”民间文化活动。活动内容通常有龙舟赛、趣味摸鱼抢鸭民俗活动等。此外,还有屈原祭祀仪式、舞狮、舞龙民俗表演,水龙祈福,露营,手工制作香粽,汉服展示等。2024年6月6日,顺庆区第七届“双桥·龙舟节”在顺庆区双桥镇的芦溪河龙闯岸景区开启。活动现场鼓声震耳,参赛队员们奋力挥动船桨,龙舟赛热闹非凡,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看。通过举办龙舟节,弘扬了优秀传统文化,丰富了群众体育活动,激活了乡村假日经济,增强了村民凝聚力。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供稿:南充市顺庆区地方志办公室

配图:方志四川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