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先贤家风家训】第3期 诸葛亮家训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四川先贤家风家训】 第3期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生于琅琊阳都(今山东省沂南县),三国时期蜀汉名相,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发明家。他一生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仅50多岁就病死在北伐前线的五丈原,但其治蜀功绩却名传千秋后世。他还是一代廉臣,曾主动申报个人财产,是中国最早进行财产申报的官员。他对家人管教很严,其写给其子诸葛瞻的《诫子书》,是中国古代家训中的名篇,同时也是诸葛亮对自己一生的总结。
《诫子书》 充满智慧之语的家训
纵观中华文明几千年历史,“家国一体”的文化贯穿始终。在这样的背景下,家风家训家规受到上至皇室下至庶民的高度重视,优秀的家风也成为文明传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基石。越是文化昌盛之地,家风文化越是兴旺。作为中国著名的诗书礼仪之乡,巴蜀地区无数的优秀家风流传后世,而诸葛亮在临终前写下的《诫子书》就是其中影响力最大的,全文仅86字,但却浓缩了诸葛亮一生智慧——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诫子书》太平御览版))
古代家训,大都浓缩了作者毕生的生活经历、人生体验和学术思想等方面。诸葛亮被后人誉为“智慧之化身”,他的《诫子书》就是一篇充满智慧之语的家训。据今人分析,这篇家训至少包含了十种智慧力量:
1.宁静的力量:“静以修身”,“非宁静无以致远”;
2.节俭的力量:“俭以养德”;
3.超脱的力量:“非澹泊无以明志”;
4.好学的力量:“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5.励志的力量:“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6.速度的力量:“淫慢则不能励精”;
7.性格的力量:“险躁则不能治性”;
8.惜时的力量:“年与时驰,意与岁去”;
9.想象的力量:“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0.简约的力量:这篇文章短短几十字,传递出的讯息,比起长篇大论,诫子效果好得多。
内无余帛 外无赢财
诸葛亮是中国有历史记载以来最早进行财产申报的官员,生前在给后主的一份奏章中说:“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诸葛亮去世后,其家中情形确如奏章所言,内无余帛,外无赢财,体现了他廉洁自律的高尚品德。
在诸葛亮的影响下,蜀汉的社会风气崇尚节俭,官员的俭朴和廉政水准迅速提高。诸葛亮的同事和下属也大多清廉节俭,成为一时之楷模。如大将军费祎“家不积财,儿子皆令布衣素食,出入不从车骑,无异凡人”;车骑将军邓芝为官20余年,“终不治私产,妻子不免饥寒,死之日家无余财”;重臣董和为官20余年,“死之日,家无儋石之财”;而诸葛亮最欣赏的姜维,虽官至大将军,却也宅舍弊薄,资财无余,“清素节约,自一时之仪表也”。
诸葛亮家风不仅对自己的子孙后代遗泽颇深,而且对后世也影响深远。自诸葛亮之后,历史上清廉有为的官吏如宋代包拯、明代于谦、海瑞等,无不以诸葛亮为楷模。清代名臣左宗棠青年时即以诸葛亮自居,以清廉自守。
来源:《巴山皓月 蜀水清风——四川历代先贤名人家风家训》(中国方正出版社2018年1月版)
编者:中共四川省纪委 四川省监察厅
组稿: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撰稿:王劼鹏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