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格县
德格印经院
德格印经院,全名“藏族文化宝藏德格印经院大法库吉祥多门”,又称“德格吉祥聚慧院”,素有“藏文化大百科全书”、“藏族地区璀璨的文化明珠”和“雪山下的藏文化宝库”等美誉。由德格第十二世土司兼六世法王却吉·登巴泽仁创建于1729年,座落在德格县城文化街,海拔3270米,总建筑面积9000余平方米,建筑规模宏大、雄奇壮观,距州府康定县城588千米,距省会成都952千米。1996年由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德格印经院,全德格印经院作为藏区三大印经院之首,藏区文化所有文版典籍的70%以上均藏书于该印经院,藏区文化所有院藏各类典籍830余部,木刻印板近33万余块。所藏典籍、刻板涵盖了藏民族历史、政治、经济、宗教、医学、科技、文学、艺术等学科内容,包容了藏传佛教五大教派及整个藏民族文化的所有精髓,创世界之最,具有极高的学术研究价值,素有“世界藏文化大百科全书”之誉。德格印经院不但收藏丰厚广博,而且对建筑壁画、刻板、雕塑及其它文物保护完整,并且其制板工艺精湛,流程完备,堪称一绝,且这种刻板印刷工艺迄今已仅此一处可见,被称为是“刻板印刷的活化石”。2009年,作为传统技艺的“德格印经院雕版印刷技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西天瑶池——玉隆拉措
新路海位于德格县境内的雀儿山下,川藏公路侧,距甘孜县城98千米,距德格县城100千米,海拔4040米,平均深度10米,最深处15米,是甘孜州著名的冰蚀湖。水源由雀儿山冰川和积雪消融供给,湖尾流出的溪流为措曲河源头之一。新路海藏语名为玉龙拉措,“玉是心,龙是倾,拉措是神湖。相传藏族著名史诗《格萨尔王传》中的英雄格萨尔爱妃珠牡来到湖边,被秀丽的湖光山色和幽静的环境所吸引,徘徊湖边流边忘返,她那颗眷念美丽河山的心犹沉海底。后人为了纪念珠牡,取名为玉龙拉措。新路海及周围生态原始、完整。晶莹的大型冰川从海拔五千米的粒雪盆直泻湖滨草原,极为壮观。湖泊周围由高原云杉、冷杉、柏树、杜鹃树和草甸环绕。蓝天白云、雪峰皑皑,冰川闪烁、青山融融、绿草茵茵、波光粼粼。湖岸珍禽异兽出没,湖中野鸭成群,鱼儿游弋。夏秋季节,山花烂漫,争芳斗艳,真可谓世间仙境。
英雄岭·格萨尔王的故里——阿须草原
阿须草原位于德格县东北部,距离德格县城206千米,距离马尼干戈120千米,海拔4000米左右,连接竹庆、浪多、阿须等地,总面积达八万五千多公顷。整个阿须草原山清水秀,地表坦荡,远处山峦环绕,著名的雅砻江穿流而过。 阿须草原是岭·格萨尔王出生成长并征战一生的主要地区他雄才大略,智勇双全,一生除暴安良,扶贫济弱,统一了大小150多个部落,进驻位于阿须草原西北部俄支乡境内的故都“森周达则宗”,巩固并壮大了岭国。其中雄伟壮美的竹庆寺庙,就是格萨尔藏戏的发祥地。沿竹庆上行约2千米,崇岭之间有一平台,相传是格萨尔王往返于此祭祀天神的地方,至今经幡飘舞不绝。过了竹庆,约行数千米,到名叫“三岔河”的岔路口,便是与石渠县的分路口,右行就进入到了阿须草原腹地。沿三阿公路行进,可以陆续看见分置于路旁的宁玛派祖寺协庆寺和位于浪多的冲通寺。过浪多,逆雅砻江而上,伴着滔滔江水,约行进14千米,就到了格萨尔王诞生地及格萨尔王纪念堂的地方——阿须乡阿须乡远离喧嚣的都市,民俗风情浓郁而纯朴。金碧辉煌的岔岔寺就坐落在阿须乡民居集镇的西北方,与相距不到2千米处雄浑岿立的格萨尔纪念堂遥相呼应。岔岔寺是藏传佛教噶举派寺院,由甘珠大师创建。不远处的格萨尔纪念堂坐落在这个开阔的草原之上,依山傍水,景色迷人。纪念堂系在格萨尔王去逝后,其后裔和将士们为了纪念他叱咤一生的不朽功勋,在格萨尔王诞生的青蛙石旁修建作为其家庙,现在所看到的纪念堂是由宗教大师巴伽活佛在原址基础上重新修建的。纪念堂由64根梁柱、16根通天柱构成主体构架。堂正中塑岭·格萨尔王骑驹驰骋的巨像,靠背处塑立着十三位畏马战神,正墙左右方塑岭国十二大佛,其左右两旁分立将士如云及烈女翩翩。以纪念堂为中心,辐射四方的宗教文化氛围给这片草原增添了无限神秘。置身于这片草原之上,新落成的格萨尔铜像面朝东方,勒马而立,卓绝、威猛之形尽现。环顾四周,你不难分辨这里的山形地貌与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中对其诞生地的描述如出一辙。纪念堂四周留有许多格萨尔王生前的踪迹。主要有:纪念堂西北角,有一形如青蛙状的大石,相传是格萨尔的母亲在此生格萨尔,因用力过大,不觉将大石蹬裂;纪念堂东北角的嘛呢石堆,是格萨尔出生后,其母将胎盘、脐带埋于此而受后人仰奉;其东相邻的岩石凹陷处,有一臀部印迹和脚印遗迹,相传格萨尔出生后不久(因其为莲花生、大世观音菩萨和白梵王三者的化身),此方的妖魔欲加害他,遂变成三只乌鸦袭击幼小的格萨尔,此时的格萨尔正于此玩耍,便立即坐于岩石处,蹬足张弓,将幻化的三只乌鸦射死;东北方向“两个草坪”之间突起的那片山梁,顶部平坦,相传是格萨尔父亲生伦王的私家城堡所在地,至今依稀可见城堡四方形建筑的基脚痕迹;在阿须草原乃至整个德格,随处都有格萨尔王的印迹,并流传着许多格萨尔王脍炙人口的传奇故事。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就诞生在阿须草原这片人杰地灵的土地上,并广为传唱。《格萨尔王传》是迄今世界上最长的史诗,约有七百多部,两千多万诗行,为《荷马史诗》的722倍,为印度史诗(包括《摩柯婆罗多》和《罗摩衍那》)的97倍。
多瀑沟古韵
多瀑沟地处麦宿沿普马乡上朔的原始荒塬地带,象浓绿厚重的叶片依附在多加木郎神山之中。整个多瀑沟生态旅游占地面积1112平方千米,辖岳巴、达巴、普马三个行政乡。从丁麦公路傍麦曲河逆行而上,穿行于绵延不尽的生态大峡谷之间,满眼苍翠欲滴的林海灌丛使人迷醉,点缀其间的杜鹃、桃梅馥郁飘香,令你心旷神怡。这里常年是青山依依,溪水淙淙,犹洞入另一世界。一路走来,四处景色各异,古朴而不乏清纯娇妍。时逢坳间、梁岗处星落着温泉湖泊,若散落的珍珠瑰丽明净。这里是青稞酒和锅庄的故乡,随处可聆听到悠缓明畅的弦音和奔快优美的歌蹈,男人粗犷膘悍,女子则娟秀多情。进入多加木神山,景致别有洞天。这里就像是美景博览园,侧身之间,景色移步。四面山峦千姿百态,或怪异,或俊秀,直耸天穹。山山之间,云雾弥漫,如织如幻,传说中的“时光隧道”赋予多瀑沟更加的飘渺逸远。低凹处大小湖泊二十多处,象琥珀弥散期间。湖色随太阳照映,色泽变幻无穷,忽如跳跃的火海,忽如缤纷的棱镜,静时碧绿透明,动处云蒸气腾。原始古朴的神山区有多种珍稀动物驻留息栖,一片净土让人留峦、向往。
雄奇险峻——雀儿山
说雀儿山是青藏高原的一座雄关绝不为过。雀儿山地处沙鲁里山脉北段,最高海拔6168米,是典型的冰川地貌,终年积雪不化。过新路海,沿国道317线西行,一路蜿蜒的公路引颈迈入雀儿山中。但见四面大山危耸,参差嶙峋,山峦跌宕起伏,山上几乎没有植被,峰顶终年白雪皑皑,直插蓝天。山体多为青褐色岩石,若雄鹰展翅,若睡狮酣眠,一味地乖张拔扈,令人生畏。山丫口海拔5050米,有碑亭矗立。立于此,飚风吹扬,经幡劲舞,虽酷冷却觉出“人间”的味来。登高远望,迷醉于苍山层峦之间,谛悟自然的神奇乃至生命的可贵,思绪飞扬。丫口西坡不远处是著名的雀儿山五道班,映衬在山间溪水草原之上,像这巍峨雪山的衣裙,妩媚楚楚。
飞鸟难渡雀儿山,是对生命的考验和升腾,是人类激越奋争的象征。静默的身姿昭示着我们去征服、去凭览。同时,雀儿山丰富的地热资源和矿物质也有极高的开发价值。
卡松渡原始自然生态旅游风景区
卡松渡自然生态旅游风景区地处长江源头,包括卡松渡、汪布顶、俄支、俄南四个乡,面积323平方千米,距县城63千米。该保护区以卡松渡为核心,数十个森林带呈幅射状扩散,几乎没有人类的足迹。只有岭·格萨尔王爱妃珠姆的行宫——宁多岩宫突兀于万倾碧波之上,万丈悬崖之中。这里冰川横陈,山峦逶迤,林莽纵横,涵盖三沟六瀑十二溪,风光旖旎,美境如画。俯瞰之,一片苍莽,波澜起伏,就象绿色的海洋一望无际。林海中,川西云杉直插云端,松柏古木盘根虬枝,势透泼墨山水之神韵,却更见“疏可走马,密不透风”之精巧,一派茂盛苍翠。这里不仅森林植被丰富,局部温湿气候也是各类动物繁衍生息的避难所。风乍起,涛声翻涌,风铃绕耳,雀鸦齐鸣,犹入世外桃园,清新与美妙的体悟撩却你的一切烦恼,心旷神怡倍增。自然旅游风景区吸吮长江源头的第一股清泉,屹立于长江源头,不受任何人类的污染和破坏,堪称是长江上游第一道生态屏障,长江上游最后一片原始森林。更嫌那悠扬清脆的山歌和淳朴简约的民风,更为这片圣洁的土地增添了几分神往。
自然景观“一线天”
一线天位于德格县柯洛洞乡境内,地处纵贯德格县城的色曲河谷,它以通藏“第一桥”为中心,前后长约2.5千米,上靠柯洛洞乡,下距德格县城10千米,此地段河谷两岸悬崖峭壁,高耸入云,崖与崖相距不过数十米,抬头仰望,只见广阔的天空在这里只剩下一条蜿蜒曲折的蓝色带子,故而得名“一线天”。
一线天海拔约3290米,属金沙江高山峡谷地带,气候属青藏高原气候类型。一线天以其狭窄而给人以窒息的感觉,又给人以强烈而独特的视觉效果而著名。两岸悬崖上覆盖着以云杉、岭杉为主的针叶林,保持了较为良好的原始生态,谷底植被着以常绿针叶林和阔叶林为主要树种。林间有獐、鹿、熊、豹、白马鸡等珍禽异兽和雪莲、虫草、贝母等名贵药材。两岸谷底的草地在夏季时,山花烂熳,百花争芳斗艳,景色妖娆妩媚。狭窄的蓝天上点缀着朵朵白云,幽深的峡谷中林海涛涛,乌鸣马嘶,花香阵阵,让人遐想连篇,留连忘返。冬季,这里白雪皑皑,林海荣荣,雪峰闪烁,峡谷与清澈宁静如飘带的河水相映成趣。实是旅游的好去处。
龚垭乡春秋时期石棺墓群景观
走进德格,除了众多的自然景观,还有数量众多的人文景物。从县城沿色曲河下行的30多千米,在龚垭乡喇格村的半山腰上,有一处石棺墓群。此石棺墓群历史悠久,充满神秘和疑问,据考证,石棺墓群形成于春秋至西汉时期。
古墓群占地约一平方千米,有几百座之多。各墓之间的间距也有考究,排列整齐,方向均头西脚东,墓长2米左右,短的仅为1.4米,宽为45厘米的条穴土坑里,土坑上均覆以石板。在墓群中曾发掘出少量的砂墨陶罐及古瓦片、砂陶片。这些古物可让你领悟远古部族人群生产、生活及风俗文化概貌。在部族葬俗文化的佐证中,你可以过一把考古的瘾。
岭·格萨尔纪念堂
岭·格萨尔纪念堂,古时称格萨尔王庙。岭葱土司翁青曲加执政期间,即公元1790年左右,在今德格县阿须乡境内的熊坝西苏雅格康多——格萨尔王诞生的地方修建。1999年底,格萨尔纪念堂被州政府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纪念堂不仅宗教历史文化悠久,而且也是见证和记述格萨尔史诗文化传承的文物实体,不单古建筑古壁画保存完好,而且在纪念堂内泥塑保存完整。
川藏要塞第一关——金沙江岗拖大桥
金沙江岗拖大桥距德格县城约25千米,是连接四川与西藏的咽喉之道。它于1956年在前苏联道桥专家协助下建成,桥宽4.8米,净跨100米,荷载15吨。是金沙江上游第一座大桥,也是川藏两省区交界处的咽喉要道。因其地位重要,此桥常年有一个班的驻军守卫。桥两岸山峦对峙,桥体如飞虹横空直跨金沙江。四十多年来,大桥为巩固藏区稳定和促进边陲地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默默地担负着历史赋予的使命。它是历史的见证,也是民族团结、祖国繁荣的一座里程碑。并矗立于此,感召着民族兴旺的美好未来。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