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州区
中国春社·雎水踩桥。每年立春后的第五个戊日为春社日,即社日,又叫“逢社”,也是每年雎水踩桥时间,这天将有来自成都、德阳、绵阳、罗江、绵竹、什邡、广汉、北川、江油等地的数万名群众自发云集在太平桥畔,祈福礼佛,踏青游乐,成为川西北规模最为盛大的民俗活动之一。被世人誉为“民俗活化石”和“现代版的清明上河图”。雎水春社踩桥活动的起源,当地有“踩桥镇兽”“踩桥消灾”“踩桥祈福”之说。“太平桥”,始建于清嘉庆年间,距今已有200余年的历史。
皮影戏,又称灯影戏、影子戏。诞生于西汉,清咸丰年间(1851-1961年)传入安州区。民国21年(1932年),乐兴镇办有大皮影班,皮影身高二尺。民国后期,黄土、花荄、塔水、秀水、河清、高川等乡镇,都有皮影戏班子。皮影多用牛皮制成,人物造型模仿川剧,划分为生、旦、净、末、丑五个行当。皮影戏的唱腔、乐器、剧目也是模仿川剧。当时,皮影戏多在庙会演出,或在街头包场演出,常见《单刀会》《岳飞传》《大闹天宫》等剧目。
剪纸,在安州具有悠久的历史与传统,据有关史料记载,设县1600多年来,安州儿女就十分喜爱剪纸艺术。逢年过节、婚丧嫁娶、修房造屋,人们都要剪几张花红柳绿的剪纸贴在门上、窗上,增添喜庆或庄严的气氛。安州区的剪纸以秀丽、玲珑、细腻、纤巧及兼容性造就了她的独特性。明、清以来,安州区艺人每到年节还走乡窜户为居民剪贴窗花,布置喜庆婚房挣钱养家糊口。解放后,县文化馆还开展剪纸艺术班培训剪纸艺人,学校美术课也开展剪纸手工,由此,安州区产生了许多剪纸艺术精品。如县文化馆干部徐阳的剪纸中民族风情、民间文化、农村生活体验很有特色,安昌小学教师黄英的剪纸人物中的水浒人物系列、三国人物系列、民间人物系列均有独到的个人特色,深受人民群众喜爱。安州区剪纸培养了徐阳、黄英、石安珍等卓有成就的剪纸艺术家和剪纸爱好者。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