阆中市
阆中旅游资源丰富,有阆中古城景区、锦屏山景区、东山园林景区、滕王阁景区、天宫院风水文化景区、云台山道教文化景区、老观古镇景区、构溪河湿地风景区、金沙湖风景区和一大批景点。
阆中古城名胜众多,主要囊括自然遗存的名山、名水、名崖和保存完好的衙署、祠庙、寺观、名楼、书院、牌坊、名塔、馆、阁等古建筑物以及古遗址。古城内有古街道93条,保留着主要的历史街区和传统风貌,古建筑中的装饰图案多达千种,窗花格式达百余种,门、窗、墙板都有精美的雕饰图案。
阆中历代为郡、州、府、道治所,衙署有王府、刺史署、抚按行台、学院行署、保宁府署、川北道署、川北镇总兵署、阆中县署等。
阆中古城祠庙众多,除桓侯祠、张宪祠、杜陵祠、县文庙、武庙外,其他多已圮废。
桓侯祠汉桓侯祠又名“张桓侯祠”,为蜀汉名将张飞之墓祠,民间俗称张飞庙。在西街原府署东桓侯墓前。
阆中境内五教俱全,寺观遍布城乡,今保存完好及重新恢复香火不断的寺观达十余处。
灵山寺在城东灵山上。灵山因蜀王鳖灵登此而名,唐玄宗时因山有仙穴池而赐名仙穴山。
大佛寺位于嘉陵江东岸大像山山腰。大佛始建于唐建中四年(783),历经二十年竣工。大佛背后座龛壁上刻有千余尊小佛像。大佛寺殿宇历代屡毁屡建,其后寺渐圮毁。1990~1991年,县城建局重建大佛寺、大像精舍、增建黄家亭子、诗圣堂、拂云阁等,绕以围墙,统名曰“东山园林”。
东山园林位于阆中古城嘉陵江东岸,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唐代大佛、宋代状元洞和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明代白塔等景点。
草堂寺在古城东二里,今草堂寺街东头北侧。唐广德年间(763~764),杜甫两次莅临阆州,吟咏六十余首。历代相传此处即为杜甫所居“草堂”遗址,后衍变为“草堂寺”,曾名双桂堂,明代高僧海明卓锡于此。2010年,在草堂寺原址附近复建草堂,设有“诗圣堂”、“诗丛茶苑”及“草堂客栈”等。
锦屏山壁立于阆中古城嘉陵江南岸,两峰连例如屏,与古城隔江相对。登临此山是鸟瞰阆苑全景的绝好处。锦屏山吸引历代游人流连吟咏,唐代的杜甫、宋代的陆游,直到明、清近代均有佳作赞颂,现存留诗词近百首。锦屏山景区在各个历史时期先后建有大量亭、楼、祠、殿,后虽多有替废,现仍存有吕祖殿、杜工部祠堂、陆放翁祠、张宪祠、碑林、奎星楼、红军纪念馆等十多处景点。
滕王阁亦称滕王亭,位于阆中古城北玉台山南麓,为唐高宗调露中滕王元婴来守时所建,同时建有玉台观,历来合称滕王阁。1986年,重建滕王阁和玉台山庄,并配以石坊、石桥、长廊、亭台,开辟为滕王阁公园,景区内有滕王阁主体建筑、唐代石塔、颐神洞、慈氏洞、摩崖题刻、摩崖长廊、夺锦亭等景点。
天宫院风水文化景区位于阆中市天宫乡境内。天宫院是为纪念唐代太史令李淳风、火山令袁天罡而建,始建于唐,明天顺三年(1459)重建,成化年间续修。清雍正四年(1726)书“光澄慧镜”匾额。光绪二年(1876)续修山门、亭子楼。主要建筑正殿、观音殿保存完好,整个格局尚存。院内有八卦古井,相传凿于唐代,天旱亦不旱。景区内还有汉代铺岭上、充国县、瓦子堡窖遗址,有李淳风墓、袁天罡墓和汉古墓群,有古街院、珠宝亭、将军庙、隆山驿、阆成道等多处名胜景点。
阆中古城周边名岩以南岩著称于世,现保存完好。其余名崖未得保存。南岩在城东大像山,又称读书岩、书崖、台星崖、状元洞、将相堂。明嘉靖《保宁府志》云:“南岩乃南唐高士安隐居之所,陈尧叟兄弟读书于此。”阆中人陈省华为避开世尘喧嚣,将三个儿子送到南岩,从高士安读书。后陈尧叟、陈尧咨先后中状元,陈尧佐中进士;尧叟、尧佐官至宰相,尧咨为节度使,兄弟三人巍科重臣,世人美称为“三陈”。“三陈”与其父左谏议大夫陈省华四人同朝,誉驰天下,其少时攻读砥砺之处,成为人文胜迹。
阆中自唐代享有“阆苑十二楼”美誉。现保存完好和恢复的有华光楼、中天楼、火神楼、奎星楼、观星楼等。
华光楼又名南楼、镇江楼,唐滕王元婴建。楼虽屡毁屡建,原址不移。华光楼号称“阆苑第一楼”,底层为过街石拱,上重三层木楼。歇山式盔状屋顶,飞檐凌空,宝顶摩云。盖翠绿色琉璃瓦,脊饰相当繁复:重脊套人、兽、鸱吻,正脊宝珠形顶高达三米。楼通高25.5米,四柱直木,全系木结构。各层楼壁装雕花门窗。楼内有阶梯,可攀缘上顶。
中天楼在武庙街、西街与双栅子街、北街交汇处,是阆中古城的坐标中心,建造年代不详。楼为三层,楼下四通,民间亦称“四牌楼”。道光间阆中进士金玉麟作《中天楼觞月》诗四首,有句云:“十丈栏杆三折上,万家灯火四望中”。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