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地情>市县地情>宜宾市>长宁县>详细内容

长宁县地情

长宁新貌(长宁县地方志办公室 供图)

长宁县位于四川盆地南缘,宜宾市腹心地带,北接长江,南连云贵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的山麓地带,县境大部位于长江上游一级支流淯江河流域,东临江安县,南界兴文县,西接高县、珙县,北连宜宾市翠屏区、南溪区。幅员面积996平方千米,县城所在地距宜宾市中心城区 46 千米;下辖梅硐镇、双河镇、龙头镇、硐底镇、花滩镇、竹海镇、老翁镇、长宁镇、古河镇、下长镇、开佛镇、铜鼓镇、井江镇、富兴乡、三元乡、铜锣乡、桃坪乡、梅白乡等18个乡(镇),269个行政村和30个社区,总人口46.7万。是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的获得地,享有中国竹子之乡美誉;现代农业成就了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农技推广示范县、四川省现代农业产业基地重点县、四川省沼气化县的辉煌;县人民政府驻在地长宁县城荣膺全国文明县城、国家卫生县城、国家级园林县城、省级环境优美县城称号。江泽民﹑李鹏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莅临视察时,给予了高度赞誉

长宁新貌(图片来自网络)

长宁县历史悠久,战国、秦时,属巴国;汉时,一域三分,分属巴郡、蜀郡和犍为郡,西北部属犍为郡僰道县;至南北朝萧梁时(502—557),设江阳郡绵水县;唐初置羁縻长宁州、州,宋代建长宁军,元代改长宁军为长宁州,明代洪武五年分置长宁、安宁两县,洪武七年安宁县并入长宁县,县名沿袭至今。县名来由主要有两种说法:一说取地势边远宁静之义。民国《长宁县志》:长宁于蜀南最远,蜀每有事而长宁独晏然自保,以故物力充实、城郭牢固。人民皆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岂非地势使然哉。一说取希冀民族和睦之义。晋时,僚人大规模入蜀,今县境为其所据,唐置羁縻州招其内附。因地邻汉族聚居地区,民族交往频繁,矛盾亦比他州为甚,故州名长宁,期盼民族和睦相处,长久安宁。


宜宾腹地 人居乐土

长宁自古以来就是一片人居的乐土,巍巍乌蒙山耸峙于南,滔滔长江奔流于北。气候属中亚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境内最大的河流,是发源于云贵高原北部山区的长江一级支流长宁河,自南向北,在县境南部峰峦起伏山间沟谷中激荡奔流后,从北部浅丘间蜿蜒流淌,润泽着长宁大部分片膏腴的土地。长宁旧志中说:长宁夙称乐国,盖以田不粪而肥,不雨而润故也。

蜀南珠海(图片来自网络)

长宁县生态极佳,环境优美,空气清新,全县森林面积91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0.84%,县境内到处是绿的海洋,竹的世界;矿产资源丰富,探明的主要矿产资源有盐矿、煤矿、天然气、石灰石、磷矿、硫铁矿、白云石等资源25种,盐矿岩厚达240米,煤储量100亿吨,天然气储量近80亿立方米,白云石储量200亿吨以上,石灰石储量100亿吨;水系发达,有大小溪河246条,总长846.5千米;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19.2℃;土地肥沃,盛产稻米、佛梨、脐橙、竹荪、竹笋等绿色农产品及特色水产、畜禽等,被誉为川南鱼米之乡

长宁佛梨(图片来源:长宁县人民政府网)


因盐而兴 历史悠久


长宁县盐卤资源丰富,盐矿岩厚达240米,储量巨大。

长宁盐业开发历史悠久,在历史上是四川重要的井盐产地,在今长宁县双河镇有一口天然盐泉昼夜流淌。长宁先民很早就汲卤水制盐,并形成一定规模。唐代,朝庭在长宁设置了淯井监管盐务,五代前蜀置淯井镇管盐务,宋代也置淯井监。唐宋时期长宁盐业产量在四川占有重要地位,《通鉴》明确记载:“僖宗时淯井盐已给蜀用”。如今,长宁采用现代采卤技术,所采卤水源源不断输往宜宾天原集团,作为化工原料,或供当地盐厂,生产优质食用盐或工业用盐。

双河古盐井遗址(长宁县地方志办公室 供图)


人才辈出 文化浓厚

长宁县历史悠久,文化深厚。从北宋徽宗(1100年—1126年)在位时起,至南宋末的150年里,长宁人开始在科举上崭露头角,产生了刘谊、黄仲良、郭齐年、刘谅、王俊、刘寅、刘孯等7名进士,单演之、马崇文、黄震文、刘仲谋等4名举人。其中黄仲良和郭齐年还是刘谊的女婿,出现一门三进士的佳话。明清两代,长宁这个偏远小县,在文化发展上创造了惊人的奇迹,涌现出大批的人才。旧志记载,明代产生车清、周洪谟、李永通、沈华、李鲸、侯启忠、刘景寅、李仕清等进士8名,举人47名,贡生86名,其中周洪谟、李永通师徒二人先后高中榜眼。至今流传着“隔河两榜眼,五里七进士”的佳话。特别是周洪谟官至礼部尚书并加封太子少保,成为长宁乃至叙州府的骄傲。清代产生进士2人,举人27人,贡生85人。

长宁县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个(七个洞汉代崖墓群),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个(双河宋代文庙、仙寓洞石窟寺、龙吟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4个,县级文物保护单位4个。

七个洞汉代崖墓群(长宁县地方志办公室 供图)

长宁县是蜀南竹海所在地,中国竹子之乡,具有地方特色的有竹文化、酒文化、川南民俗文化等,其中长宁车车灯、苏济川虫虫歌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双河凉糕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长宁县经常开展内容丰富、富有地域特色的龙灯节、梨花节、龙舟节、美食节、春笋节等群众文化活动。


钟灵毓秀  旅游天堂


中国竹都 最美竹海(2018年6月5日摄于宜宾蜀南竹海,曾朗摄,来源:中国摄影家协会网)

长宁县山清水秀,风景优美,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拥有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中国最美十大森林、中国生物圈保护区、世界“绿色环球21”认证景区、四川最美丽景区(熊猫奖)、中国绿色低碳旅游最具发展竞争力第一品牌、省级旅游度假区等称号的蜀南竹海;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七个洞东汉崖墓群”“四川省生态旅游示范区”的古河七洞沟景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四川省生态旅游示范区”、世界上最古老的喀斯特地貌、世界上最独特的竹石林奇观、长宁竹海国家级自然保护精华景区、世界遗产“中国南方喀斯特”候选地的西部竹石林景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中国新型生态农业观光风景区蜀南花海;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四川省最佳乡村旅游线路的佛来山景区;国家AAA级景区藕花洲;国家AAA级景区余泽鸿烈士故居;国家AAA级景区龙蟠溪;国家AA级旅游景区梅白碧浪水乡;国家AA级旅游景区三元苦竹寺等旅游景区。长宁县是“中国竹子之乡”“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中国最佳乡村旅游目的地”“中国十佳生态养生旅游名县”“四川省旅游强县”“四川省乡村旅游强县”。

古河七洞沟景区(图片来自网络)

近年来,长宁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一个定位”(即在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中建设“国际旅游目的地、生态经济新样板、宜居宜业养生城”),“一个目标”(奋力打造国际特色生态产业文明示范县),“两大跨越”(资源大县向经济强县跨越,绿色长宁向小康长宁跨越),“四条路径”(全域旅游、特色农业、生态工业、景城一体)的“1124”基本工作思路,坚持稳中求进,实干争先,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推进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推动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快速、高质量的发展。

长宁竹石林景区(张光金 摄,图片来源:宜宾日报)

待他日,风情竹海﹑养生长宁必将更加水秀山明、民安物阜,空气清新。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