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地情>市县地情>阿坝州>壤塘县>详细内容

壤塘县地情

文化是一个地域彰显特色的风采和标志,也是一个民族的亘古记忆和精神粮食。一方文化培养一方名人,孕育一代文化的传承。

绒顿白玛德钦林巴(1663~1714)男,藏族,系壤塘县吾依乡壤古村贡德寨人,父亲供却,母亲松塔玛,小名叫释迦塔,3岁时能诵藏文诗词,13岁时学习传统佛教入门,他慈悲又聪明,在康区白玉县高僧色坝·益西僧格处学习密法要诀。20岁步行前往拉萨朝拜佛教圣地,返回时,在色坝·益西僧格大师处受戒,而赐法名“白玛坚参”,并学习藏传佛教的风脉、明点、大手印和大圆满等实修,前后长达七年,在嘉绒墨尔多神山(今丹巴县境内)前得到木尊的指点,获得很多藏密伏藏之法。27岁时在康区宁玛派祖寺噶陀寺龙萨宁博大师处得噶陀系的金刚桥之传。30岁时大伏藏师达香多吉前得伏藏全部的传承,另从达喇白玛诺吾和根桑恰搭伦珠两位大师处得到很多伏藏之法。于藏历第十二绕迥火鼠年(公元1696年)在家乡创建俄拉土丹达杰林寺(今吾依乡壤古村俄拉寺)。晚年,前往康区的德格等地传法,于公元1714年圆寂,享年51岁。他的得意弟子有噶陀仁珍才旺诺吾大师等。儿子白玛旺杰成为宁玛派的高僧。其著作有《墨尔多神山志》、《箴言集》和《仁珍白玛德钦林巴传》等两函,目前由亚青寺佛学院出版成藏式传统的版本。

噶玛额顿嘉措(1836~1918),男,藏族,壤塘县岗木达乡达日村旭木达寨人,是佳吾家族人。有往上闭眼吉祥之征,幼时对善事很主动,在大灯寺入颂经仪式。

噶玛额顿嘉措在八蚌寺派往大灯寺的法主前出家为僧,赐法名“额顿”,意为 “了义”。按照法主的指点前往八蚌寺,在那若六法修行室里闭关实修三年。在大司徒白班宁协旺波(1775-1853)前受比丘戒,得法名“噶玛额顿嘉措巴让波”,意为“事业了义祥海”。并得大手印的讲解。另在工珠云旦嘉措(1813-1899)、降阳钦则旺波(1820-1892)、第十四世噶玛巴特却多吉(1797-1868)、伏藏大师确吉德钦林巴(1829-1870)、巴珠晋美求杰旺波(1808-1887)等十多位多康藏著名高僧大德处学习藏传显密双运,生圆次第的道果之灌顶、讲解和密传。特别是得到确吉林巴的伏藏法主中的一部,成为文殊阎逻伏藏的法主(传承者),受到确吉林巴上师的重视。扎嘎格西洛让巴单(1866-1926)认定他为菩萨的化身,为此赐送上师修供之颂。返回大灯寺担任了三年的金刚上师。他按照大司徒的批准和支持,与喇嘛降阳一起在大灯寺大经堂的北方,于1903年创建了那若六法为主的修行院,取名“修行俄冬向秋林”,意为实修了义菩提洲,并在此担任三任九年的修行导师,为弟子们从大手印前加行开始到生圆次第、观音胜海、胜乐金刚、金刚亥母、大黑天怙主、那若六法、大手印等深法进行讲解、灌顶及言传等。上师在讲经传法、禅定的同时念颂诸佛本尊的心咒真言达几亿遍。同时也抄写了一套《大宝伏藏库》(六十函)和其它几十本佛经。弟子们问上师“您在讲经传法和实修、念真言、写那么多本经文是怎么办到的呢?”答:“这主要是专心勤奋就会办到”。晚年把讲经的事业和法器交给巴尔琼喇嘛诺尔吾(1888-1968),上师于藏历第十五绕迥土马年1918年腊月初八日凌晨金刚座式、双手平放,身体立直而得道圆寂,享年82岁,法体缩小成似八岁的童身,在上师屋顶上火化。法体出现了舍利子存放在小型的菩提塔里,以后在运动中灵塔被火烧灭,但奇迹的是塔瓶里的日常颂经本却完整无缺。他的弟子:巴尔琼喇嘛噶玛诺尔吾、一生闭关的喇嘛晋美义西(1902-1991)、大比丘噶尔谢(1886-1971)、得虹身之喇嘛童佐、拉科喇嘛根让(1848-1936)、大灯寺修行导师列谷喇嘛噶玛晨来(1901-1969)、明达喇嘛降阳、佳吾喇嘛诺尔吾(1975-1937)等噶举派高僧,藏洼寺第五任金刚上师根尕克周旺修(1862-1914),求塘寺第二任堪布阿旺楚尼嘉(1880-1940)等觉囊派高僧,温波贡巴俄萨宁波(1837-1893)等宁玛派的高僧,弟子普及在壤塘、阿坝、色达、马尔康等。

来源:壤塘县地方志办公室 更新时间:2019-06-17 17:23:41 浏览次数:
终审:李群花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