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地情>市县地情>巴中市>巴州区>详细内容

巴州区地情

巴州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富集,历代名人辈出,是远古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是巴文化的核心区域。

张思训  巴州人,约生于后蜀晚期。北宋太宗赵炅(即赵匡义)太平兴国二年(977年),招纳民间天文之才,张思训考试卓越,被选入国子监学习。后来,他以长期观察、实践为基础,深入探索我国自汉、唐以来天文仪器的结构原理,研究设计出新型的水运浑天模型,于公元979年正月进献太宗,颇受赞誉。遂招工如式密制,公元980年制成。该仪设置“三关”—定身关、中关、小关,“四轮”—地轮、横轮、斜轮、侧轮,是一座“法天象地”、具有天象显示及计时功能的新型天文仪器。这种机械转动,既能与天体时空运行趋于同步,又能保持恒定速度,同“天体运行不差”,是天文钟的雏形。宋太宗亲自提名为“太平浑仪”。张思训因此被任命为“司天丞”。张思训在制作浑天仪中,改用水银代替水力推动机械,以防天寒凝冻,比意大利人托里拆利1643年用水银于气压计早664年,他为促进中国古代浑仪的机械化、自动化作出了重大贡献。1984年,巴中县委、县政府在南龛公元为他建立“司天台”,镌刻石像一尊,旁书一联:“问当年北宋天文家谁优,是巴中人横操宇宙;喜今日南龛司空台新建,唯张氏子独占山江”。

董修武  1879年生于巴城,16岁(1895年)中秀才,1902年考入成都东文学堂。在校与十余同学常秘密阅读进步书刊,组织进步团体,崇敬孙中山的言行。1905年,赴日本明治大学读书期间,拜谒到在日本活动的孙中山,与其交谈十分融洽。董修武明大毕业后返回国内,将刚出狱的光复会领袖章太炎从上海迎到东京,于孙、章之间沟通意见,成为兴中会与光复会合作的桥梁。同年8月,中国同盟会在东京成立,修武被选为评议部长,参与同盟会大事决策。1911年初,四川同盟会黄方等“六君子”被捕,会员星散各地,工作难以开展。4月,孙中山命董修武回国主持同盟会四川支部工作,以四川法政学堂绅班教员身份进行秘密活动。10月,武昌起义爆发,他被在川同盟会员及军、学两界100余人推举为召集人,筹划相应起义。12月,新的四川军政府成立,他任总政处总理兼财政司司长。其后,面对拮据的财政,他出谋划策,经军政府决议、省商会同意,一边制发军用纸币,由银行发行流通市面,一年后加息收回;一边调整税收、田赋,统一正税、副税,使财政困难得到缓解,军民称道。1912年春,袁世凯安插亲信胡景伊代理四川都督。秋,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他被推举为国民党驻川负责人。由于与胡景伊难以相容,便辞去在军政府内所任职务,专管党务工作。1913年3月,袁世凯谋杀宋教仁,举国大哗,修武悲愤,在成都主持召开隆重追悼大会,慷慨陈词、愤怒声讨,并以自己衣冠饰宋遗像,激励唤醒民众。不久,省议会选举议员,国民党赢得多数,他被胡景伊视为心腹大患,受到严密监视。8月,董修武欲奔日本,面见孙中山,行至川东北太和镇,被胡景伊派兵抓回,诬其主持财政期间滥发军用纸币殃民,欲公开诛戮,但无任何谋私罪证,迫于国民党人及社会各界舆论压力,监禁百余天后只得释放。1915年,袁世凯图谋复辟帝制,派心腹陈宦率军入川,任四川巡按使。陈宦上任不到十日,便将修武抓押到军法处。7月29日,陈宦以“滥发军用币”罪名将他缢杀狱中,年仅36岁。修武死后,1919年省议会在成都为其隆重举行追悼会,入祀“忠烈祠”。1937年,国民到元老于佑任、冯玉祥等呈国民政府明令褒扬,将其生平事迹宣付国史馆,并予公葬。1984年,巴中县委、县政府将其坟墓从祖茔迁移现址,勒石树碑,旌其所为。

苟寿南  别名苟仁活,1885年出生于今巴州区三江镇。1910年,寿南到阆中一家医院当杂工并学医。1920年学成返巴,同妻在县城肖家巷开办“寿南诊所”。1924年去重庆购药,遇山城进步人士举行追悼列宁逝世大会,萌发革命思想,遂在此以“苟仁活”之名参加国民党(左派),次年转为共产党员,开始在巴中从事中共党组织的活动。同年冬,受党组织派遣,回巴建立地下党联络站,在衙门口开办“活仁药房”,借助行医进行革命活动。他千方百计帮贫济困,接近农工,宣传革命真理;与进步人士合办“辅仁书社”,发行进步书刊,利用受聘县中学任教体育的机会,发动学生开展反军阀运动。1927年,国民党(左派)巴中县党部筹委会成立后,他任所属“农民运动委员会”领导人,积极到兴文、清江等地发动近1000名贫苦农民入会,亲自编写教材,定期向会员讲课,激发其革命热情,先后组织发动了“打官桥”“闹县衙”“反蒋大示威”等三次革命活动。1932年12月,红军打到清江渡,他赶到清江、兴文等地农村,动员600多名农会会员,沿途举红旗、抬大匾、送肥猪,热情迎接。红军北上后,其药房、家财被国民党洗劫一空。1940年,川北地下党派人到通、南、巴开展工作,他家成为“联络站”,机密信件、重要书刊均在此得以妥善保存、中转。

寿南于1949年8月临近解放时,重病逝世,仅给子孙留下亲手编著的医学著作两部。但他为党爱民的品质及衙门口那十分显眼的“活仁药房”,却永远被巴州人民所铭记。

晏阳初  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人,世界著名的平民教育家、爱国知识分子、乡村改造运动的创始人。早年曾在巴中、阆中、成都、香港读书。民国7年(1918年)毕业于耶律大学,民国8年(1919年)获得普林斯顿大学硕士学位,民国9年(1920年)回国后积极开展平民教育活动,创办了平民教育学校,成立平民教育促进总会。民国17年(1928年)赴美讲学,为祖国筹集平教经费,抗日战争爆发后,先后在湖南、贵州、四川创办“实验县”。历任国际平民教育委员会主席、联合国教科组织特别顾问等职。晏阳初一生致力于平民教育、乡村改造,心中只有百姓生存之改善,从无个人荣辱之计较,劝学、兴学、助学,从巴中走向全国,从中国走向世界。1990年1月17日病逝于美国纽约。

吴瑞林  巴州区化成镇人。1928年在阆中参加中共川北特委领导的地下斗争,1933年加入红军部队后,智勇双全,屡战屡胜。在“扩红”中,仅20天即扩充1700余名,受到徐向前、陈昌浩等人的赞赏;在反“三路围剿”中,他作为少年先锋营营长、团政委,率部在3天内击退敌人20多次进攻,歼敌400余人,俘虏300余人,活捉副团长以下军官135人,缴获步枪600支、机枪2挺,红军仅伤140人。1935年6月,他作为川陕省委、红四方面军总部迎接中央红军工作团副团长,在川西懋功县接到中央红军,朱德总司令找他详细了解川陕苏区的情况。

在抗日战争中,他被派往山东开辟根据地,从鲁东南打到鲁西北,作为分区副司令员、司令员,领导所属军民,粉碎了敌人对莱(芜),新(太),泰(安)的“六路围攻”,指挥了著名的“岱崮保卫战”,攻克了战略要地临沂城。在解放战争中,他奉令调往东北,先后任辽南军区司令员,第五纵队副司令员、四十二军军长,曾指挥了攻打大石口,解放营口的战役,参加了“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在辽沈战役中,歼敌1.7万人,活捉新五军、新一军军长、副军长等一批高级将领。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他作为首批入朝的四位军长之一,数次立下战功,朝鲜人民民主共和国两度授予“一级国际勋章”。在任南海舰队司令员、海军副司令员期间,指挥了著名的1965年“8·6海战”和1967年“6·27空战”,击沉国民党战舰两艘,击落美国“鬼怪式”飞机一架,令中外震惊。戎马倥惚一生,战争在他身上留下的13处伤疤,便是他出生入死、英勇骁悍的历史见证。他曾是党的七、八、九大代表,九届中央委员,1988年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陈其通巴州区人。在中国革命史和中国文学史上,有位举世无双的将军兼戏剧家。他就是著名话剧《柯山红日》《万水千山》的作者陈其通。1916年1月出生在一个贫农家庭,自幼受着大巴山农民骠悍、淳朴、直率的民风的熏陶,铸就了他不服输、不认命的顽强性格。1932年底,16岁的他就参加了红军,并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走入了血与火的斗争之中。次年他由团转为中共党员,担任少共巴中县委书记职务,不久又任县独立团团长,率团参加了反攻“三路围剿”“六路围攻”和冲破“川陕会剿”的战斗。1935年,他被调任红30军88师政治部宣传队长,随部参加长征。长征结束后,陈其通又参加西路军,西渡黄河,转战河西走廊。抗日战争期间,陈其通先后任八路军留守兵团烽火剧团中队长,延安艺术学校教员,中队长等职,还在骑兵团、旅做过政治宣传工作。日军投降后,他被派到东北,任辽南地区武装部长。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后,他先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化部文艺处副处长兼解放军艺术学院院长等职。1961年他晋升为少将,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和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陈其通从小就迷恋家乡的“打围鼓”,喜欢川戏和民歌。对戏剧的热爱,是奠定他艺术造诣的基础,是他日后从事戏剧创作的动力。东北解放战争时期,是陈其通创作的成熟期和多产期。短短四年中,他就抱病创作了歌剧《两兄弟》《刘家父子》《马老汉》《抓特务》《向魁元》京剧《黄巢》以及《岳飞》《花木兰》《渔家恨》等戏曲作品。1948年春,他重新创作表现红军长征的话剧《二万五千里长征记》,次年春三易其稿,定名为《铁流二万五千里》。同时他还创作了多幕话剧《炮弹是怎样造成的》,1947年9月,该剧到北京参加第一次全国文代大会演出,获得很大成功,在全国产生了影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陈其通选取现实生活为题材,创作了大量的话剧、歌剧,有《绣花荷包》《同志间》《通天喜》《缚住苍龙》《三百卢比》《四面楚歌》《指导员》《阶级兄弟》《青梅》《心愿》《二分钱》《柯山红日》等。尤以《柯山红日》影响最大,被摄制成电影,在全国放映。但他影响最大的作品还是他以革命历史题材为素材创作的话剧,如《两个女红军》《井冈山》《万水千山》,特别是《万水千山》,既是他的代表作,也是中国话剧史上的一部重要作品。1956年,第一届全国话剧会演中,《万水千山》获编剧、导演、舞台美术和表演等多项一等奖,并受到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肯定。

将帅碑林 1993年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在巴中市建立川陕苏区将帅碑林,这是革命的见证,历史的丰碑,红军的青史。碑林立碑4000余块;安放飞机l架,建奉献碑1座。建有红四方面军将士英名纪念碑和红军陵园。印刷出版《川陕苏区将帅碑林》专刊和《川陕苏区将帅碑林文集》。征集到中央领导和红军高级将领江泽民、乔石、刘华清、张震、张万年、洪学智、肖克、张爱萍、魏传统等的贺诗题词数百件,掌握有红四方面军将士名录6550余人,烈士名录7.2万人,收集红军史料1.5亿字,以及红军将士的简历、照片、手迹数千余件。嵌立纪念碑的数千名红军将士中,有元帅1人,国家领导7人,大将2人,上将17人,中将40人,少将152人,大军区正副职5人,正副兵团14人,正副部省级79人,正副军职374人,有女红军144人,有夫妇红军92人,85岁以上高龄红军179人。

来源:巴州区地方志办公室 更新时间:2019-05-28 20:38:37 浏览次数:
终审:李群花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