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昌县
罗中立与《父亲》
“‘父亲原乡,醉美平昌’我为平昌打CALL。”音乐唱作人李佳林在抖音平台中如是说。“巴山美村 父亲原乡”位于四川省巴中市平昌县驷马镇双城村,是著名画家罗中立创作油画《父亲》的原型地,因“父亲”文化底蕴厚重,被誉为“父亲的村庄”。2021年,平昌县紧紧围绕巴中市“文旅康养首位产业”目标定位,乘借《父亲》这张文化名片影响力,抢抓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机遇,快速启动并建成“巴山美村·父亲原乡”三产融合示范项目,实现双城村“美丽蝶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打开通往“春天”的大门,神州大地升腾起无限生机与活力,这为艺术家们创作文艺作品营造了一个放飞艺术梦想的良好环境。《父亲》就是著名画家罗中立于1980年根据自己在20世纪六十年代在大巴山深处的平昌县当知青时的生产生活体验,与当地农民结下深厚感情而创作的著名油画。
《父亲》中的原型人物来源于平昌县驷马镇双城村一位名叫邓开选的普通农民。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中国西部农村农家肥料主要来自人畜“粪便”。为了这个肥料,人民公社、生产队经常指派当年称呼为“社员”的农民进县城“掏粪”。就是为了这个肥料,那时候县城每一个厕所里都有“掏粪”农民在守候,过年的时候“掏粪”农民也蹲在那个地方。“守粪”农民的神态姿势,引起作者很大震动,就画了一幅《农民》的画,最后几经艺术创作才有今天的这幅作品,开始画的名字叫《粒粒皆辛苦》,后改成《我的父亲》,最后去掉“我的”二字更名为《父亲》。画中的人物形象是人们再熟悉不过的老年农民形象,面对《父亲》,使人们深切感受到这是一个饱经沧桑,却又永远对生活充满希望,秉持艰苦奋斗,不愿苦熬、宁愿苦干的普通大巴山农民,在他身上汇集镌刻着中国农民的力量和希望。
旧时邓家大院一隅
2021年,平昌县快速启动“巴山美村·父亲原乡”项目,聚焦驷马镇双城村青瓦泥墙的农家本底、原汁原味的青山绿水、厚重浓郁的“父亲”文化,深度挖掘乡土农耕文化和巴山农民精神,推动农文旅高度融合发展,致力打造山区乡村振兴升级版。
重拾乡愁记忆,弘扬“父亲”文化。巴山美村 父亲原乡,采用“生态化+艺术化”理念打造,在不改变原先农家田舍风貌基础上,以艺术立意,依托《父亲》作者罗中立曾居住、写生、创作的邓家大院打造乡村记忆馆、乡土技艺农创馆、乡愁艺宿。以春风研习所为主基调,配套改造周围农院,建成乡村会客厅、院落民宿酒店、巴山特色美食美茶。计划三年内建成蚕桑种养+全产业链、乡土艺术写生创作教育基地、乡村旅游网红地、大巴山乡村振兴示范标杆,集民宿、艺术、民俗、美食、娱乐于一体的乡村旅游集散地,依托驷马水乡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辐射带动,年接待游客可望达10万余人次,实现年均旅游综合收入2000余万元。
父亲原乡,通过人文情怀创作,看得见蓝天绿水青山、看得见泥墙青瓦屋檐、看得见农舍炊烟袅袅、看得见乡村美丽画卷、记得住童年乡愁回味,具有乡村观光旅游体验的农文旅高度融合发展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呈现在世人眼前。“父亲”文化-爱有回响的打造推介,不仅带动当地农文旅产业的兴起,更带来“父亲”村庄的日新月异。依托“巴山美村 父亲原乡”度假村落,采取“公司+集体经济组织+农户”运营模式,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与平昌产投集团公司合资组建平昌县驷马双城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合作运营民宿、酒店,其收益按股分利,村民实现土地流转有租金、就近务工有薪金、集体经济有分红的多渠道多重收益。如今的父亲原乡,环境优美、如诗如画,原生态生活,成为一种轻奢享受,村民们大阔步走向康庄大道。
父亲原乡--双城村成为巴中市乡村振兴的“双城样本”。平昌正从一处美向全域美的华丽变身,先后荣获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民间艺术之乡等“国字”头衔称号。平昌正以“父亲”的智慧和力量奋力创建天府旅游名县,努力建设“三县两地一门户”。
(平昌县地方志办公室 供稿)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