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地情>市县地情>巴中市>平昌县>详细内容

平昌县地情

翻山铰子  起源境内西兴、龙岗一带,流传于大巴山区巴中市、达州市、南充市所辖部分县(市、区)的一种传统民间舞蹈。至今有150多年的历史,表演时将一根红布带子系在手中的两面钗子(铜质小镲)上,一手固定一钗,一手甩开另一手击打,挥动铰绳或甩过头顶或绕过腰腿翻来覆去地敲击,故名“翻山”(翻身),一种“翻山铰子”的民间舞蹈由此产生。随着不断总结提高,该舞蹈在唢呐和锣鼓的伴奏声中,表演者踏着节拍,挥动双铰,不时放长或收短铰上绳子,在身体不同角度击打,前后、上下、左右旋转翻飞,展现出种种优美的舞姿和造型,动作舒展灵活、刚劲潇洒,气氛欢快,场面热闹,深受群众喜爱。2008年入选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舞龙  民间又称“耍龙灯”,主要在正月初一至十五日举行。龙的类型有:彩龙、火龙、水龙、板凳龙、草龙等五种,其中火龙最有特色。耍火龙时要用烟火冲烧,民间叫做“烧花儿”,烧掉秽气。其花儿通常有纸花、竹筒花、牛芡花、生铁水花等。

皮影  民国期间,县域粉壁乡红光村民间艺人谯春林十分喜爱皮影戏,自己掏钱把雕刻师和表演艺人请到家中,雕刻影子和传授表演技艺。学成之后,召集魏仕臣等七人组成皮影表演队,挑着皮影、幕布、乐器等道具,常年到附近宣汉、万源、达县、邻水、大竹等地演出。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电影电视和现代文化生活的丰富多彩,皮影戏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但粉壁场镇仍有表演皮影的习惯,《桃山救母》《五台会兄》等传统皮影剧目仍为人们耳熟能详。

来源:平昌县地方志办公室 更新时间:2019-05-28 21:24:15 浏览次数:
终审:李群花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