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市
农耕习俗:泸州气侯暖和,雨量充沛,每年春节刚过,农事活动开始。农历正月初五,农村叫“起牙”。这天过后,农民开始栽红苕种,犁耙稻山,给秧山下肥。“惊蛰”时,泸州农村平坝、丘陵区开始撒播谷种、育秧,秧苗多为水秧。“清明”前后,泸州农村开始在田边、地角种黄豆、绿豆、麻豆等杂豆。“谷雨”过后,农村开始插秧。“立夏”后,农村开始收割小麦,同时榨红苕、点包谷(玉米)、栽高粱。农历四月中下旬,开始薅秧子,除去田中杂草、稗子,搅混田水,促进秧苗生长。农历五月下旬至六月初,秧子开始“灌泡”(孕穗)。七月初或中下旬打谷子(收割水稻)。打完谷子又收黄豆、杂豆、苞谷、高粱。农历八月,泸州农村开始犁板田,趁大热将谷桩翻至泥下沤烂作肥料。农历八月下旬,农村开始挖红苕,整理收过苞谷、高粱土地,准备点小春。九月下旬点胡立、豌豆,十月播种小麦、油菜籽。过后进入农闲,等待下一年春种秋收。
集市习俗:泸州多数区县城市及所有场镇,明、清以前就形成以农历定日期赶场(集市)制度,沿袭至今。一般为每三天赶一次场,少数乡镇为每十天赶两场。有赶一、四、七的,有赶二、五、八的,有赶三、六、九的,有赶四、七、十的。中间隔两天一场的叫“小场”,隔三天一场的叫“大场”。两个相邻场镇不在同一天赶场。
船工号子:川江号子,是四川各地通航河流、湖泊船工号子的统称,是船工、纤大在推船、拉纤的劳动中,为协调步伐、统一动作、鼓舞士气、激励劳动情绪,创作的劳动歌曲。泸州的川江号子、沱江号子、永宁河号子以及赤水河船工号子,格调和曲牌有共同之处,也有不同之点。船工们在航行中遇到什么水势就喊什么号子,遇到什么滩口就吼什么词牌,各种唱法、喊调、吼号种类很多,词牌以顺水和逆水、杂牌号子为代表,还有地点、滩口号子,情歌号子,时政号子。
礼仪习俗:泸州为一方水陆大码头,历来商贾云集,形成接风洗尘习俗至今。明清至民国年间,出城10里设有接官亭。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