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地情>市县地情>宜宾市>详细内容

宜宾市地情

0079155b630a40a49a92b30addf5268d.jpg

宜宾市标准地图政区简图版

宜宾历史悠久,在距今二三万年的中国旧石器时代晚期,市境已有人类生息。在公元前三四千年时,已有氏族部落出现,进入原始渔猎和农耕生活阶段。战国时(前475—前221年),市境大部为僰人所居。至战国后期(约前250年)纳入秦国蜀郡。市境东部今江安及长宁大部原为巴国地,秦惠文王更元九年(前316年)后则属秦国巴郡。至西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年)今市境地域已全部纳入犍为郡。

宜宾市境建置的第一个县级行政机构为僰道“僰道”一词始见记载于《史记·西南夷列传》,系事于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汉书·地理志》列僰道县为犍为郡下首县。其后《宋书·州郡志》《旧唐书·地理志》等多从“汉县”之说。《华阳国志·蜀志》记有僰道“高后六年(前182年)城僰道”,或认为高后前已建县。唐李吉甫的《元和郡县图志》则明确记为汉武帝建元六年“置僰道县”。至宋,欧阳《與地广记》则又记“宜宾县,本僰侯国,秦曰僰道”。明代嘉靖本《四川总志》,清康熙、光绪《叙州府志》、嘉庆《宜宾县志》均记僰道为“汉建元六年置县”。近人任乃强《华阳国志校补图注》卷三“蜀志”对“僰”注为“秦服僰侯,置僰道县。汉置犍为郡治僰道”。1996年,由成都地图出版社出版《四川省志·地理志》“政区建置沿革”第一节“明代以前四川政区简述”记“秦惠文王更元十一年分置巴郡与蜀郡”,蜀郡已辖有成都、僰道等15县。在该书54页第二节清代四川政区第三目“下川南永宁道”下记为“叙州府,秦置僰道县”。上海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中国历史地图集》秦部分未列僰道县,汉“益州刺史部北部”方列出僰道县。注存两说以备探讨。有“秦置僰道县”说。西汉末王莽新朝时,僰道短期称为“僰治”。至北周保定三年(563年)改称为外江县,隋大业三年(607年)复名僰道县,直到宋政和四年(1114年)方更名为宜宾县沿用至今。

西汉昭帝始元元年(前86年)今宜宾城已为犍为郡郡治,市境地域全属犍为郡,各县(区)分布于郡辖僰道、江阳、南广3县。东汉时,犍为郡北移武阳(今彭山县江口镇),市境各县(区)分属犍为郡、江阳郡、朱提郡、越巂郡。至南齐时(479—502年)犍为郡复设僰道,宜宾又成为郡治所在。此后,宜宾在南梁及北周时为戎州治,隋为戎州、犍为郡治,唐为戎州治,五代前后蜀时仍为戎州治,宋代为戎州、叙州治,元为叙州路治。明代设立叙州府后,已领有除屏山、江安2县之外的今市辖各县(区)地。清代,除江安县外皆为叙州府所辖领。民国24年(1935年),宜宾设为四川省第六行政督察区之后,除屏山归第五行政督察区、兴文东部归第七行政督察区外,今各县(区)地皆为第六行政督察区所属。1957年3月屏山划入宜宾专区,1960年7月兴文东部划入宜宾专区。至此,今市境各县(区)地皆为设于宜宾城中的四川省宜宾专员公署领属。1978年4月四川省宜宾地区行署建立,领有市辖各县(区)地域。1996年10月5日,国务院批准宜宾撤地设市。至2000年,宜宾市辖有翠屏区及宜宾、南溪、江安、长宁、高县、筠连、珙县、兴文、屏山等9县。各县(区)共领有107镇、97乡、8街道办事处,其下有村(居)民自治组织2967村委会,385个街道居委会。

来源:宜宾市地方志办公室 更新时间:2019-05-27 16:45:47 浏览次数:
终审:李群花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