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地情>市县地情>内江市>市中区>详细内容

市中区地情

赵逵(1117~1158),字庄叔,男,生于南宋初年,世居内江县三堆山下(即碑亭湾,今属内江市市中区靖民镇)。宋高宗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赵逵赴京城参加集英殿对策考试,列第一名,即状元。赵逵年轻有为,秦桧打算收买他。其时,赵逵的眷属仍留家乡内江。当时,作为一个小京官养家亦难。秦桧遣人送去银两,欲资助他接眷来京,遭到赵逵严词拒绝,言语间不乏大不敬刺耳之言。秦桧恼羞成怒:“吾杀赵逵这小子不过像掠杀狐兔一样!”遂对赵逵多方打击,甚至指使税吏搜查其行囊。后来秦桧又对赵逵“皇心未感宴安图”的诗句加以歪曲,企图陷害赵逵,但未得逞。秦桧正欲进一步罗织罪名,企图置赵逵于死地时,不料自己却先命丧黄泉。秦桧死后,赵逵受到朝廷重用,官至中书舍人。他多次劝谏宋高宗广开言路、广开才路,不要以地位尊卑、出身贵贱划界线。同时,他为朝廷推荐了许多杰出人才。他的文章雄健,工诗善文。宋高宗说他的文章像苏轼,遂称之为“小东坡”。1158年,赵逵正当鼎盛之年,却英年早逝,年仅41岁。其著作《栖云集》30卷,为时所称誉。明代学者杨升庵(慎)将它作为内江文人著述的代表作。可惜这部文献早已佚亡,无从窥见这位“小东坡”的文采。

赵雄(1128~1193),字温叔,男,世居内江县三堆山(即碑亭湾,今属内江市市中区靖民镇)。《宋史》本传记载他在南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年)省试获第一。南宋抗金名将虞允文任四川宣抚史,推荐他到京城任小吏。一日,宋孝宗在便殿召见赵雄,“大奇之”,认为他是一个很有见识的奇才。赵雄积极主张恢复国土,因而受到孝宗器重,不到一年,便晋升为中书舍人。一次他奉命出使金国,当时常有双方争执不下之事,“雄既见金主,争辩数四。其臣属喝起,雄辞益力(措辞更强硬),具得请(达到目的),乃已。金人谓之‘龙斗’。”淳熙二年(1175年),赵雄擢礼部侍郎,淳熙五年又继升为右丞相,望重朝野。有一次朱熹议论朝政,触怒了皇帝,皇帝要赵雄析事论罪。赵雄以巧言表奏曰:“熹狂生,词穷理短,罪之适成名,若天涵地育,置而不问可也。”另有大臣周必大也支持赵雄意见,朱熹方未被治罪。其后,赵雄先后诏授泸南安抚使,宁哉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进卫国公。宋光宗绍熙四年(1193年)卒,赠少师,谥文定。

赵贞吉(1507~1576),字孟静,号大洲,男,内江县四合乡(今属内江市市中区靖民镇)人,明代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其远祖系湖南人,五代时迁居到内江县四合乡土主山下定居。嘉靖七年(1528年),21岁的赵贞吉以青年后学身份往新都拜会被削职为民的原内阁首辅、实学思想代表人物杨廷和,杨廷和见后以“社稷器”称赞之。赵贞吉于同年中举。嘉靖十四年(1535年)中进士。殿试时他的策论,受到实学思想家王廷相的好评:“此何让贾生《治安策》?”嘉靖十七年(1538年),正当而立之年的赵贞吉,有感于明世宗迷惑方术,不理朝政,朝臣大多因循苟且,乃上《乞求真儒疏》,提出广泛征聘人才的主张,不料惹恼皇帝。于是,赵贞吉被迫请假返乡回内江暂避。嘉靖二十年(1541年),赵贞吉被朝廷复用还朝,升为右春坊右允中,改国子监司业。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秋八月,蒙古骑兵进犯大同,明大同总兵战死,蒙古兵继续南下,沿途烧杀劫掠,最后进逼北京城外,是为“庚戌之变”。内阁首辅严嵩主张纵寇饱掠,寇饱自去,致使京郊百姓,大受蒙兵侵凌。严嵩借口将此事交与礼部,礼部无计以对。此时身为国子监副职的赵贞吉挺身而出,反对许贡言和,明确提出:“为今之计,请至尊速御正殿,下诏引咎,录周尚文功以励边帅,出沈束于狱以开言路;轻损军之令,重赏功之格,遗官宣谕诸将,监督力战,退敌易耳”(《明史:赵贞吉传》)。但严嵩奸党阳奉阴违,后来竟在皇帝面前中伤赵贞吉。因赵贞吉的话,本来就触到明世宗的痛处,再经严嵩挑拨,故龙颜大怒,将赵贞吉下诏狱,贬为广西荔波县典吏。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赵贞吉升南京光禄寺少卿。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升南京户部侍郎,因父逝还乡未到职。赵贞吉回归故里后,开门授徒讲学,培养人才。他认为:“人才者邦家之基,而社稷之贞也”;“人才不足,国之患之大也”(《谢锦衣陆东湖书》)。隆庆元年(1567年),赵贞吉被起用为礼部左侍郎兼詹事府事,任经筵讲官。他讲学讲题大致从《四书》《资治通鉴》《贞观政要》及宋史中选出。他喜欢学生,学生亦敬重他。李贽说:“蜀有大洲先生者,文章气节伟然可睹,师事赵老者,在朝盈朝,居乡满乡”(《南询禄叙》)。又说:“夫赵老何人也?嵬嵬泰山,学贯千古”(《复邓石阳》)。隆庆二年(1568年),赵贞吉由南京入京,次年任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参预内阁机务,协管詹府事。隆庆五年(1571年),因与权臣高拱矛盾日深而退休回乡。赵贞吉两次还乡期间,均在内江县城沱江之畔筑庐讲学。后来此地因之取名“大洲坝”。建国前之“大洲中学”,今内江市之“大洲广场”,亦因赵贞吉(大洲)而得名。赵贞吉一生所著诗文甚多。其文章,由黄宗羲编《明文海》收录较多,也甚为推崇;其诗,当时即享有盛名,他与杨升庵、任瀚、熊敦朴并称为蜀中四大家。赵贞吉诗抄、文抄、讲稿凡23卷,由其子及门徒辑为《赵文肃公文集》。赵贞吉卒于明万历四年(1576年),谥文肃。

喻培伦(1886~1911),男,字云纪,内江市市中区城区人。清末民主革命家,革命烈士。1911年春,参加广州起义,被俘后从容就义,时年25岁,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张大千(1899~1983),内江市市中区城区人。中国泼墨画家,书法家。获得巨大的国际声誉,被西方艺坛赞为“东方之笔”,又被称为“临摹天下名画最多的画家”。1983年4月2日在台湾明荣医院逝世。

张居弟(1909~1929),男,字仲安,化名方士廷,内江市市中区凌家镇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8月,参加领导自流井盐业工人大罢工。8月21日,英勇就义。1951年12月26日,追认为革命烈士。

曾哲君(1900~1930),又名曾庆俊,龙门镇梁家坝人。青少年时期,曾哲君在表弟廖恩波的影响下,思想日趋进步。1926年,曾哲君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内江早期党员之一。1930年夏,曾哲君惊闻谢独开、谢岳东两同志牺牲的噩耗,悲痛不已,加之为党工作积劳成疾,于8月7日吐血病故。1988年3月,中共内江县委组织部明确,曾哲君同志为病故革命工作人员。

廖恩波(1901~1935),男,内江市市中区白马镇人,革命烈士,曾任中共四川省委书记。1935年3月21日,在江西省大庾县城牺牲,年仅34岁。白马镇周家大院有廖恩波烈士故居,并在锦江路修建恩波广场以示纪念。

廖释惑(1895~1930),男,原名廖世合,字维华,别号陈秋林,市中区人。1921年参加革命,1923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任内江县委委员。他积极参与创建内江团组织、读书会、内江公学,以廖氏南祠小学阅报室、晓东书店为掩护开展革命活动。1930年夏,内江县委遭敌破坏,廖释惑被捕,后被叛徒指认。9月25日(农历八月初四),在若虹桥壮烈牺牲,为内江“八四惨案”四烈士之一。1983年7月20日,民政部批准廖释惑为革命烈士。

刘玉霞(1930~1950),女,内江市市中区白马镇人,革命烈士。1949年12月,刘玉霞参加内江地方干部训练班学习。1950年2月6日晨,刘玉霞在万家场乡公所被俘,行至石碑坳时,惨遭土匪活埋牺牲。

晏济元(1901—2011),男,内江市市中区永安镇万家场人,名平,别号素贞老人、老济、济公、江洲散人。曾与于右任、谢无量、何香凝、郭沫若、张大千、张善子、谢玉岑等交情深厚,并在画坛享有较高的声誉。代表作有《青松红日》《泼墨山水》等。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重庆国画院名誉院长,曾任重庆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重庆国画院副院长等职。

李尚志(1947~  ),男,1947年6月29日出生于内江县椑西镇(今属内江市东兴区椑木镇)。博士生导师,著名数学家。1965年8月,李尚志从内江二中高中毕业后考入中国科技大学数学系。1970年7月大学毕业,分配到四川省万源县工作,先后在沙滩公社小学、县教师进修学校、县师范学校任教师。1978年9月,考入中国科技大学数学系读基础数学专业研究生,1981年12月研究生毕业,并留校任教。1982年5月,获得理学博士学位,成为中国自己培养的全国首批18名博士之一。1983年5月,他在人民大会堂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并站在人民大会堂主席台上,从科大校长严济慈手中接过博士学位证书。1985年,李尚志晋升为副教授,1989年晋升为教授。1991年,被国家教委表彰为“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在人民大会堂受到江泽民总书记接见。1992年,任博士生导师。同年10月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8年1月至2001年11月,任中国科技大学数学系主任。1999年,获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特等奖。2003年9月,获教育部授予的首届“国家级教学名师奖”(全国获此奖项者仅100名),在人民大会堂受到温家宝总理接见。2004年9月,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同年10月,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理学院院长。

干勇(1947~  ),男,1947年8月出生于重庆。中国工程院院士,博士生导师。干勇5岁时,随父亲干震工作调动迁入内江。1965年,他从内江二中毕业后,考入东北工学院冶金专业学习。1970年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吉林省延边自治州的天宝山铜铅矿厂工作。1972年,调内江电力修造厂铸钢车间任技术员。1979年,考入上海工业大学冶金系读硕士研究生,得到徐匡迪老师的重点指导。1982年,当干勇作硕士毕业论文答辩时,在场的钢铁研究总院教授竭力举荐见解独特的干勇赴京深造,攻读博士学位。在钢铁研究总院,他师从中国钢铁冶金工艺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李文采院士,主攻薄板坯连铸及其凝固机理研究。1983年,他研究设计出国内第一台直槽式薄板坯连铸模拟试验机。1987年,获钢铁研究总院工学博士学位。1990年10月28日,在干勇的带领下,中国第一块连铸薄板坯在兰州薄板坯连铸实验车间诞生。他首创的中宽度薄板坯连铸新技术,先后荣获冶金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干勇以高速连铸和板坯连铸高效化为重点,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效方坯连铸技术,再次荣获冶金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他拥有9项国家专利,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专著3部。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6年,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2年,当选为党的十六大代表。他曾先后担任安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钢铁研究总院副院长、常务副院长、院长、党委书记、国家连铸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等职务。

来源:内江市市中区地方志办公室 更新时间:2024-01-05 15:05:34 浏览次数:
终审:何谐
×

用户登录